—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31.5%
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156.8億元,同比增長31.5%。增速比去年12月提高29.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提高23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表示,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回升,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去產能降成本去杠桿
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回升
記者了解到,1—2月,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3%,漲幅比去年12月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2月PPI上漲7.8%,創2008年以來新高。初步測算,因出廠價格上漲7.3%,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11664.3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1%,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約9362億元。收支相抵后,利潤增加約2302.3億元,增量比去年12月明顯擴大。
“因價格上漲帶來的利潤增加,約占1—2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22.7%。”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昆平和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2016年政府在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推行“去產能”,供給的收縮使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出現快速回升,進而帶動整個工業品價格上漲。此外,“降成本”使工業企業單位成本和單位費用下降加快,“去杠桿”使工業企業負債率下降。
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吳琦博士也表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1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工業去產能的推進疊加國內外需求的顯著回暖,有效帶動工業生產的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和產品價格上漲(1—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同比上漲6.9%和7.8%),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升(1—2月增速達6.7%),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工業生產的加快。”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則更樂觀,因為他發現,反映企業效益的其他指標也明顯改善,“首先是利潤率同比明顯上升。”1—2月,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因季節因素,低于去年12月),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升幅為2012年以來最大。
“其次是回款難首現緩解。”何平稱,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1.3天(因季節因素,高于上年末),同比減少1天,為近年來首次同比下降。
“再有就是存貨增長有所加快,但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減少。”何平表示,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末加快2.9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5.4天(因季節因素,高于去年末),同比減少1.1天,呈現加快下降趨勢。
煤炭鋼鐵石油仍恢復性增長
利潤結構分化值得關注
雖然1—2月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幅回升,但何平指出,應當看到這較多地依靠煤炭、鋼材和原油等價格快速上漲。而且,盡管煤炭、鋼鐵和石油開采等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卻仍屬于恢復性增長。
“工業企業利潤中的結構性分化仍值得關注。”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利潤回升主要集中在上游行業,中下游行業的利潤回升并不明顯,而且國有企業利潤增速明顯高于民企。
1—2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仍有5個減少。其中,利潤增速最快的集中在上游,而中下游行業的利潤增速回升并不明顯,不少還出現下降,如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的利潤下降39.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下降10.9%,其他制造業下降1.6%。同時,集體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只增長9.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也只增長14.9%,大幅低于國企利潤增速。
吳琦也表示,由于國有企業大都集中在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這些上游行業是本次利潤增長的主要行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等行業更是由同期虧損轉為盈利。而中下游行業利潤僅分別增長18.5%和9.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則下降39.3%。
“這表明1—2月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帶有較強的上游資源性因素,下游企業利潤改善相對有限,近來沸沸揚揚的寧夏煤、電企業掐架事件,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如果這種局面得不到有效緩解,不僅無助于去產能和降成本工作的推進,也將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造成一定制約。”吳琦表示。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表示,1—2月國內工業利潤明顯增長,一定程度上表明宏觀經濟的好轉,但這只是恢復性的,且其中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貢獻較大,并與前兩個月財政、貨幣政策均發力直接相關。王堯基認為,前兩個月工業利潤的這種增勢很可能是階段性的,并不意味著我國經濟形勢根本性反轉。隨著今后貨幣政策穩中有緊,這種增長將面臨不小的壓力。
“利潤回暖的趨勢能否持續,應該關注國企與民企、上游與中下游以及投資與消費這三者之間是良性"傳導"還是形成"擠壓"。”連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