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澍:
在服務實體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過程中需要防范金融風險。在去產能領域,認真執行“有扶有控”的差別化信貸政策,落實名單制管理,積極做好“僵尸企業”風險處置工作,加快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風險化解。在去庫存領域,嚴格執行中央及地方政府房地產調控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抓好區域結構、客戶結構和品種結構調整。在去杠桿方面,抓好兼并重組和債轉股需求項目落地,推動市場化債轉股業務健康發展,努力在幫助企業降杠桿、渡難關過程中,實現價值創造,化解金融風險。
劉英:
產能過剩現象不局限于煤炭、鋼鐵等行業,電解鋁、火電、建材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也需要關注,因為這些行業能源消耗多、環境污染大。我們應呼吁各方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嚴格執行督查督辦和激勵問責機制,不要為了生產而生產,防止產能過剩行業死灰復燃。
劉國強: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是來者不拒,不能成為幫助落后產能脫困的借口,甚至成為給“僵尸企業”打點滴的手段,金融服務的對象必須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比如,對“僵尸企業”必須減下來,對隱性的地方政府債務必須減下來,對房地產炒作必須減下來,這樣我們才能騰出資源服務于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實體經濟,才能培育出新的結構、新的動力。
李曙光:
目前,我國處置“僵尸企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破產清算的方法來實現企業的徹底退出,另一種是通過合并、重組等方式挽救“瀕死”的企業。對那些資不抵債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僵尸企業”來說,破產清算是一種徹底的退出機制,這對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實現市場的效率,對整個社會誠信觀念的建設,對于整個市場秩序的維護是很有效果的。
------
薛洪言:
金融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的資源和場景會越來越多,就需要多個機構合作。具體來看,在發展金融科技上,除了人才外,有兩類資源比較重要,一是數據,一是金融業務場景。在數據資源上,互聯網企業具有相對優勢,而在金融業務場景中,傳統金融機構優勢明顯,唯有二者的合作與互補才能促進金融科技的深化發展與進步,這就要求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建立更為密切的合作關系。
張宇:
對于傳統銀行來說,其資金實力雄厚,業務模式齊全,資金成本較低,但是在科技創新、用戶體驗等方面尚有不足,而金融科技企業在技術實力、數據積累和客戶基礎等方面有優勢,尤其是這些直接應用于場景與空間,且主要服務于普惠金融,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數據積累和用戶群體等方面有優勢,兩者的結合可進一步實現資源優勢的互補。
鄧建鵬:
虛擬貨幣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一個具體表現,它為虛擬貨幣創造了一些新型業務,導致舊有的法律面對這一新的業務,出現完全跟不上的法律真空以及監管真空,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也導致可能觸及的真空地帶越來越廣泛。
張軍:
為了推進城市引領經濟增長的新模式,中國還致力于都市圈建設,這一戰略將有利于一線城市帶動周邊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從經濟角度來說,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的兩大產業中心,擁有上海和廣州、深圳三座一線城市,它們無疑是中國最重要的核心城市,巨大的經濟規模和高度的產業協作水平將帶動這三座城市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
胡海升:
讓金融回歸本源,需要發揮“協同效應”。對金融監管機構而言,應加快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夯實金融監管存在的薄弱環節;對各級政府而言,應健全法律機制,增加惡意違法違規的成本;對金融企業而言,應完善公司治理,切實提升董事會、監事會履職能力和決策監督水平,提升內部管理能力;對實體企業而言,一方面要苦練內功,主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要主動與金融市場對接,充分發揮金融優勢,助力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張燕生:
國際產能合作把我國的技術、資金、管理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市場需求、勞動力、資源等要素結合起來,通過項目群、產業鏈、經濟區等項目建設,在貿易、投資、技術、標準等方面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推進國際產能合作,能夠推動我國與相關國家探索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能夠與第三方探索形成援助、權益投資和合資合作的發展新模式,還能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等合作發展的積極性,進而形成多方合作共贏的發展新模式。
王丹:
作為新生事物,知識付費在早期經歷大浪淘沙,實屬正常。深度內容和有深度價值的人群將會逐漸凸顯,回歸消費理性的知識產品購買者也將在同時段完成新的逆向篩選。屆時,那些“假裝在分享知識”的裸泳者將不可避免被市場淘汰。祛浮降躁后的知識付費市場,才有可能沉淀出穩定、優質的內容及一整套生產機制,知識產品的創新迭代才有盼頭。
徐洪才:
擴大自貿區試點,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等,將進一步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從而提高中國外貿的競爭力。未來,中國外貿應該找準發力點,既要靠規范海外投資和吸引境外投資“兩條腿”走路,以資本流動帶動外貿商品和人才要素的流進流出;也要在新分工體系中找準位置,利用跨境電商等新平臺,精準掌握國際市場需求,同時促進線上線下、物流體系、金融服務等價值鏈整合,帶動進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