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龍巖市的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建煤電”)曾是福建省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福能集團”)規模最大、上繳利潤最多的權屬企業。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該公司成了福能集團的“老大難”企業。
市場倒逼,遭遇危機。如何破解困局,布局長遠發展,福建煤電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去產能,促轉型,培育發展新動能,提供增長新動力。
轉型發展,刻不容緩
福建煤電最多時有13對礦井、近9000名在職員工。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高峰時年產銷煤炭237萬噸,產值達20億元。
近年來,受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和國家化解過剩產能政策的影響,福建煤電連年虧損,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面對困難,2014年,福建煤電果斷提出“做減法”的應對之策。“‘做減法’就是去產能,關閉回報率低的礦井。”福建煤電董事長陳文階告訴本報記者。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福建煤電共關停7對礦井、出讓1對礦井。今年計劃再關閉2對,到明年就只剩3對礦井。
去產能不僅關乎上千職工以及他們家庭的生計和命運,也牽涉企業的核心利益與長遠發展。煤礦關井后,職工怎么安置?公司怎么辦?
為安置因礦井關閉而賦閑的職工,福建煤電推出了與大型企業協商合作,將富余員工輸送出去;允許職工請長假、停薪留職;為50歲以上的員工辦理內部退養等一系列措施。
“但即便如此,隨著礦井的減少,公司現在已很難再騰出崗位來消化富余人員。”陳文階坦言。
據福建煤電黨委書記陳昭行介紹,今年關閉2對礦井后,公司又將會新增加1000多名待分流人員。同時,公司還有離退休人員6000多人,撫恤救濟的1000多人。
“煤礦早晚都要退出,但企業一定要存在,避免出現‘礦關人散’,轉型發展刻不容緩。”陳文階說,“企業的生存問題、員工的吃飯問題、公司的穩定問題、社會的安定問題,都要靠轉型來解決。”
立足實際,發揮優勢
轉型發展,出路何在?
轉型不能病急亂投醫,而陷入進一步虧損的境地。轉準,才能轉穩。對此,福能集團董事長林金本表示,煤企轉型應立足礦區找活路。
抓住國家推進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有利時機,福建煤電研究政策、調研市場,提出盤活公司現有閑置土地資源,以及旗下龍巖、永定、蘇幫三家礦區醫院的醫療力量,建設福建省首家健康生態養老產業發展示范基地。
“很多養老機構最大的困惑,就是沒醫院作支撐。我們有三家礦區醫院,有發展醫養結合的優勢條件”,福建煤電龍巖礦區醫院羅德壽院長對記者說,“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又契合龍巖市打造國際生態養生養老之城的愿景和福能集團‘十三五’做強做優醫療健康產業的目標,項目發展前景肯定很好。”
據介紹,項目將分四期開發,占地800多畝,總投資30億元,建成后可提供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醫療健康服務,養老公寓、醫院、學校等配套齊全。目前,該項目已列為龍巖市15個“重中之重”的重點建設項目,由市委常委掛鉤督辦,爭取年內開工建設。
轉型發展,既要立足礦區找活路,又要跳出煤炭找出路。福建煤電公司發揮技術優勢,結合行業關聯性,向新的礦產資源開發業務拓展。去年下半年,福建煤電控股的福能達人石公司正式成立,福建煤電成功進軍高端石板材行業。
“今年將通過形成一個以石材產業鏈的整合與投資、開采與加工、銷售與服務、石材戰略技術與人才培訓為主的‘石材全產業鏈生態商務運營平臺’,打造福能達人石公司運營新模式。”陳文階說。
企地合作,同轉共贏
龍巖市永定區培豐鎮,是福建省重點產煤鎮,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經濟一度發展很快,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然而,“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也十分脆弱,全鎮經濟與煤炭市場“同此涼熱”,特別是近幾年,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對培豐鎮經濟沖擊很大。
“壓力大啊!隨著礦井關閉,缺少支柱產業的培豐鎮,轉型發展不僅是必由之路,而且迫在眉睫。” 接受記者采訪時,培豐鎮相關人士表示,“福建煤電正在全力推進的‘綠色小鎮’項目,給培豐產業轉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綠色小鎮”項目是福建煤電利用企業自有及周邊土地、礦區醫療和礦山元素的基礎資源設施,著力打造的集居住、旅游為一體,融合礦山文化、客家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礦工生活體驗、養生度假體驗的綠色礦山旅游小鎮。項目位于培豐鎮境內,核心區占地285畝、總投資15億元。
去年年底,作為項目“一心一帶七區”中礦山工業體驗區的福能礦山公園正式破土動工。
“該項目是培豐鎮經濟新的增長點,鎮里催得很緊,對于項目的進展十分關注,并給予全力支持。”福建煤電黨工部主辦林秀龍告訴記者。
據福建煤電項目籌建辦主任魏超越介紹,為支持項目建設,當地將原先計劃穿過礦井口區域的一條新建公路改道。
“礦區和地方相依相生,轉型同樣要謀求共贏。”陳文階說,“綠色小鎮的建設既可以為礦山‘關停并轉’富余人員安置以及解決礦山老弱病殘人員費用開辟一條新的渠道,又可以帶動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給百姓就業、增收提供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