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必由之路,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人大代表團審議時,就創新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向明確,期待殷殷,為全國各地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強大思想力量。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衣領子”“牛鼻子”,是保證“十三五”發展開好頭、起好步的關鍵,是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獲得全勝的關鍵。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一些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同時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農業發展形勢很好,但有些農產品卻不能很好適應需求變化;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海外購物上。種種表明,我國不是需求不足或沒有需求,而是需求變了,供給的產品卻沒有變,質量、服務跟不上,從而導致大量需求“外溢”。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就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貫穿于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習總書記要求我們,推進供給側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一次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帶來一次次生產力提升,創造著難以想象的供給能力。當今時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突出特點,就是供給側一旦實現了飛躍性創新,市場就會以波瀾壯闊的交易生成進行回應。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依靠創新,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轉變。
過去這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從中央到地方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鋪開。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深化落實,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要繼續推動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去庫存要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補短板要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繼續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廣東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創新驅動,抓住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