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被傾倒入海洋;每分鐘,全球在使用超過100萬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的平均“工作壽命”只有15分鐘,而它們的降解需要1000年。回收是最好的方法,不僅節能環保,更能創造新的價值。
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我國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提上新臺階,服務再生資源行業的綠色金融發展迎來新契機。
2017年7月,中國向世界宣布將不再接受廢棄塑料、廢紙、廢棄爐渣、廢棄紡織品、廢棄礦渣等24種進口固體廢棄物。洋垃圾禁令實施短短幾個月,“垃圾危機”登上美國、英國、德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新聞頭條。
在此前長達20年的時間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廢棄物進口國,廢棄物成為了中國制造業蓬勃發展的材料來源。僅去年一年,歐洲、日本和美國向中國出口了2700萬噸廢紙,730萬噸塑料廢料,這些塑料廢料價值37億美元,占全球廢塑料總額的56%。
在進口、國內市場一次次督查、監管的背后,將倒逼國內再生資源產業的成長,尤其是前段處置、綠色集約化生產方面都將會有進一步突破。此次洋垃圾禁令的實施,為國內生活垃圾的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間,形成市場牽引機制和價格倒逼機制,從正反兩個方向促進我國廢物回收利用水平的提高。
在此契機下,我國再生資源企業需要從理念、技術甚至資本戰略上改變,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變為核心技術動能型企業。
隨著再生產業的升級,對企業資金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除了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所需巨大資金之外,在新產品、新技術與新裝備上所需資金方面的需求也比較大,由此催生了資源再生企業融資市場。如何通過互聯網思維解決再生資源企業融資問題是十分緊迫的現實需求,再生資源垂直領域的綠色金融服務迫在眉睫。
2016年,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支持下,專注于再生資源企業融資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再融正式上線,致力于從當下環境中去改善再生資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助力再生產業轉型升級。
依托中再生協會,中再融服務其下屬1000多家會員企業,輻射全行業,目前已深入廢紙、廢塑料、廢紡、廢舊金屬等領域,在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的同時,為平臺近20萬多投資用戶篩選優質資產項目,達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局面。
踐行綠色金融方面,中再融不斷拓展新的路徑。2017年底,由中再生協會牽頭,聯合中再融、中民國信、招商證券、國開證券等金融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綠色金融服務中心”,通過與政府、國企、專業團隊及金融同業開展戰略合作,為再生行業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股權投資、信托、資金撮合、IPO策劃與輔導、企業財務顧問等金融服務以及大數據信息服務,形成由協會牽頭與金融業態集群效應,有效實現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未來,綠色金融服務中心以互聯網金融為先導,通過中再生協會引入外部資源,整合區域內現有資源,引入機構資金、基金、投行,第三方擔保等征信服務,推動行業內金融機構集群發展,打造綜合綠色金融服務中心,降低再生行業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擴大融資規模,有效提升再生資源企業綜合融資能力,推動再生資源產業升級,為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