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鋼鐵、煤炭等行業大力開展化解過剩產能、打擊地條鋼、債轉股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效益普遍大幅提升。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夏農在1月13日舉行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2018年理事(擴大)會上強調,“進入2018年,鋼鐵等行業要繼續鞏固前期來之不易的去產能成果,嚴控違規新增產能;同時,要下決心進一步推進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中度。”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內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煤電聯營”,“支持煤炭企業與煤化工或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并重組”。
去產能助力行業景氣回升
“如果說2016年是去產能工作的啟動之年,2017年是鋼鐵、煤炭等行業積極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去產能工作的攻堅年的話,那么2018年,我們應該把它視為去產能的深化之年。”夏農總結道。
2016年,鋼鐵行業有效化解淘汰落后產能6500萬噸;2017年,在前期大刀闊斧去產能的基礎上,鋼鐵行業再深度“攻堅”化解落后產能5000萬噸,并且連續兩年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務。
此外,對鋼鐵行業的價格、質量都形成沖擊的“地條鋼”在2017年被徹底取締出清。據相關機構統計,2017年全國共整頓清理地條鋼產能超1.4億噸。
“中國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代價,才能在過去兩年在去產能工作中取得如此令世界矚目的成績。”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國鋼鐵產量占世界一半,中國主動開展去產能不僅緩解了國內的產能過剩矛盾,也為世界鋼鐵產業供需平衡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過剩違規產能退出出清的背景下,行業內的優勢產能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鋼鐵企業的經營效益普遍好轉,不少鋼企的年度利潤有望超過百億大關。
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35萬億元,同比增長35.05%;實現利潤總額15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32億元(同比增長356%)。
煤炭企業的效益也在去產能帶動下明顯改善。廣發期貨煤炭行業研究員鄧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煤炭業近兩年來開展的去產能工作成效十分明顯,“2016年和2017年,煤炭業先后化解過剩產能2.9億噸、1.5億噸,累計共去產能超4億噸,全行業的景氣度明顯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96.3億元,同比增長32.9%;利潤總額2506.3億元,同比增長628.8%。
“盡管 十三五 規劃中煤炭去產能8億噸大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當前煤炭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已從總量去產能轉變為結構去產能。”鄧舜向記者強調。
夏農則指出,2018年是鋼鐵煤炭業去產能的深化之年,目前有關部門、省區市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今年要進一步鞏固過去兩年來之不易的去產能成果。“特別是在鋼價回升的市場環境中,要嚴防各地違規新增產能、地條鋼死灰復燃。切不能出現邊化解過剩產能,邊違規新增產能的情況。”夏農強調。
今年或迎重組潮
在李新創看來,鋼鐵去產能取得實效,國有鋼企大力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行業兼并重組貢獻巨大。
2016年6月,三大鋼鐵央企中的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通過上市公司公告拉開了鋼鐵業新一輪兼并重組的帷幕。當年12月1日,寶武重組成立大會在上海舉行,這也標志著,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正式成立。
這家總產能超6000萬噸、資產規模超7000億的鋼鐵航母,兩年來積極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去產能相關部署,2016年和2017年先后完成去產能任務997萬噸、545萬噸。
“寶武鋼鐵產能占全國鋼鐵產能大概7%,而鋼鐵去產能規模占全國去產能規模超過10%,寶武去產能的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為中國去產能做出了貢獻。”寶武集團總經理陳德容去年底曾這樣總結寶武去產能成效。
2017年,寶武旗下四源合產業基金與重慶國資旗下的戰新基金聯合參與了對困境中的重慶鋼鐵(*ST重鋼)進行重整。1月2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2017年12月29日,公司收到重慶市一中院《民事裁定書》,裁定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沙鋼對東北特鋼的接盤重整,被視為鋼鐵業內兼并重組的另一大典型案例。2016年10月,東北特鋼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去年6月,沙鋼集團旗下沙鋼股份公告有意出手參與重整。今年1月4日,沙鋼股份公布了《收購報告書》,這不僅意味著,東北特鋼重整案將進入最后的執行階段,也意味著,中國首例民營鋼企接盤重整地方大型國有鋼企的案例即將獲得成功。
1月13日,沙鋼集團董事長沈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由于前期在重整程序中,東北特鋼相關產線利用率較低,待重整資金到位后,大連基地相關特鋼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和產量均將得到提升。“(東北特鋼)那邊的特鋼產品附加值還是比較高的,那邊還有大連港,物流成本也比較低,未來市場前景很可觀。”
夏農指出:“雖然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與一些鋼鐵強國相比,我國鋼鐵業集中度不高、大企業主導能力不強等問題仍然突出,這種情況制約了我國鋼鐵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我們必須下決心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培育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在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大企業,否則大而不強的局面就會一直存在。”夏農稱。
中鋼協副會長遲京東透露,由鋼協牽頭起草的《鋼鐵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和路徑》近期將公布。據透露,按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規劃目標,未來60%-70%的鋼鐵產量將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團及若干家專業化的鋼鐵集團。
遲京東建議,加快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到2018年,將以去產能為主,該出清的產能就出清,同時對下一步兼并重組做出示范,例如目前寶鋼、武鋼的兼并重組;第二步是2018-2020年,要深化兼并重組的相關政策,通過推動兼并重組,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第三步是2020-2025年,大規模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
“推進兼并重組一要關注對時機的認識和把握,二要構建更清晰的企業規模梯次,三要以國有資產整合引領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四要發揮金融資本在核心企業做強做大過程中的主動作用,五要發揮各級政府的行政、市場化雙重作用。”遲京東強調。
“展望2018年,國內鋼鐵產業的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這對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持續的利好。對于鋼鐵企業來說,除了借助資本、政策的力量外,也應積極借助新技術的力量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找鋼網創始人兼CEO王東1月14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對于煤炭行業而言,神華和國電的重組合并,也是2017年煤炭和電力業備受關注的一單合并案例。去年8月28日,國資委正式公布,經報國務院批準,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投)。合并后的國家能投將坐擁超1.8萬億的資產,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火力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國內不同規模、不同區域、不同所有制、不同煤種的煤炭企業之間實施兼并重組”,“支持煤電聯營”,“支持煤炭企業與煤化工或其他關聯產業企業兼并重組”,使煤炭企業平均規模擴大、產業格局優化,“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煤炭集團。”
“煤炭業和電力業均將此事件視為煤、電兩大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風向標事件。煤電一體化方向的兼并重組一直被業內視為能有效解決煤電頂牛現象的最佳路徑。而此次新政策的公布,將有利于煤炭與電力兩大產業間的利潤再分配。”鄧舜稱。
目前,我國產量超過1億噸的煤炭企業有9家,超過5000萬噸的有15家,距規劃中的目標尚有差距。而現在起到2020年底只有3年的時間,預計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步伐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