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賓,各位同事,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氣候變化挑戰與中國低碳發展對策”。中國的國情和當前發展階段的特征決定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為嚴峻的挑戰。中國人口多、經濟總量大,特別是當前正在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工業化階段和城市化階段,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大、增長快的這一特征短時間內難以根本改變。所以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面臨著嚴峻挑戰和艱巨任務。
但是,中國已經把應對氣候變化列入了國家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確定了目標、措施和重點領域,建立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調和管理機制。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又做出了對202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和行動計劃,使得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開展了實質性的行動。
中國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如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大會上講的那樣,中國節能減排的力度世界最大。從1990年到2009年,中國單位GDP的能源強度下降了53%,相應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了55%。這樣下降的速度和規模世界罕見,世界的平均水平不到20%,發達國家的平均下降幅度也只有25%左右。
但由于我們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費仍然呈上升趨勢,從1990年到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了6.6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也相應增長了3倍。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970年大體相當于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1/4,1990年到達1/2。當前我們國家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達到或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上升的趨勢方面,仍然面臨艱巨的任務。
中國在能源領域的科技進步一直非常顯著,我們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在降低高耗能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主要高耗能產品單位產品能耗每年大體以1%到2%的速度下降,這在世界上是非常之罕見的。
十一五以來,我們關閉了大量的落后產能,單機容量10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機組關閉了6000萬千瓦,小的落后的水泥產能淘汰了2.1億噸,小的煉鐵和煉鋼能力也淘汰了8000萬噸和6000萬噸。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使我們的能源效率提高很快,和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由于中國當前正處于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高耗能產品產量在快速增加,高耗能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居高不下,結構的因素抵消了技術進步的因素,使得單位GDP能源強度的下降受到了影響。
十一五以來,我們國家制定了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20%的目標,從2006、2007、2008一直到2009年下半年,GDP能源強度一直呈下降的趨勢,而且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快。但2009年下半年以來,由于應對金融危機,擴大了投資,使得高耗能產業的產能快速擴張。2009年下半年由于結構的因素,又使單位GDP能源強度重新呈現上升趨勢,出現了反彈。2010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GDP能源強度上升了3.2%,這表示在快速工業化的階段,我們在大幅降低GDP能源強度和二氧化碳強度方面,依然面臨很大挑戰,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反復性。
雖然我們在技術方面有了很大投入,能源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要轉變這樣的發展方式,使GDP能源的強度能夠持續、穩定地呈現下降趨勢,仍然還會面臨比較艱巨的任務。
同時,我們國家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方面非常迅速。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比重持續增加。2005年到2009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長量達到50%以上。風電裝機近四年以來,幾乎每年連續翻番。2009年,新增加的發電裝機容量有32%來自于水電和風電,在建的核電站也有2000多萬千瓦。這樣一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趨勢,使我們在改變能源結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上擁有很好的前景。但另外一個方面,由于當前可再生能源的基數比較小,盡管增長速度很快,可再生能源的增長仍然不能滿足隨著經濟增長新增加的能源需求,煤炭、石油這樣化石能源的消費仍然呈現增長趨勢,這也使得我們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面臨比較大的困難。
當前,大幅度降低單位GDP的二氧化碳強度,提高碳排放產出的經濟效益,是中國中近期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切入點。
哥本哈根大會之前,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這期間涵蓋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個五年計劃期。十一五我們已經制定了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20%左右的目標,這是我們實現2020年40%到45%目標的重要階段性目標。從目前來看,我們到今年年底有可能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下降20%左右的目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們要進一步實現2020年40%到45%的目標,必須付出比十一五期間還要巨大的努力。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節能工作的進展,節能的難度越來越大,節約同樣的能量需要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也越來越大。同時,隨著GDP總量的增長,每降低GDP能源強度一個百分點,需要的絕對能量也在增加。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必須比十一五期間有更大的資金和技術投入,才能保證2020年減排目標的實現。
我們可以和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做一個比較,在人均GDP3000到5000美元這樣一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發達國家的GDP能源強度都呈上升趨勢,幾乎無一例外。我們在這個階段不僅要扭轉GDP能源強度上升的趨勢,而且還要大幅度的下降。一方面表示了落實這個工作必須要有很大的力度,另外也表示了我們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我們將要做出的成效。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是我們國家實現自主減排目標,實現低碳發展的關鍵對策。
我們當前處在工業化這樣一個階段,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領域發生在工業生產領域,所以我們必須轉變當前粗放的發展方式,轉為以內涵為主、以科技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方式。所以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正式提出,我們要努力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方式。這是我們實現發展的核心內容。這既包括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包含擴大高新技術的發展,降低單位GDP的能源強度。同時,還要用高新科技改造傳統產業,實現高碳產業的低碳化發展。我們還要轉變消費方式,正確的消費理念可以引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轉變,公眾參與也是我們實現低碳發展的核心內容。
為了實現低碳發展,我們必須加強技術創新,發展低碳新興產業,這是我們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全球都在應對氣候變化,對低碳產業的需求非常之強勁,這對我們加強技術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因此,我們要抓住世界低碳技術快速發展的機遇,將國家政策激勵與企業自身動力相結合,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打造我們低碳的核心競爭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把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國內可持續發展密切結合起來。
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一方面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將極大地壓縮未來碳排放的空間,我們要走低碳發展的路徑。另一方面,國內可持續發展也受到資源環境的瓶頸性制約,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環境友好型及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在政策上有很大的協同效應。
所以我們要統籌國內可持續發展,建設良性社會,在國際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在近期解決國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問題,實現綠色發展。在遠期,我們必須打造低碳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實現低碳發展,做到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內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