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采取林業措施增加森林碳匯、保護森林減少碳排放是國際公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發展碳匯林業,開展碳匯造林,是落實胡總書記提出的林業“雙增”目標、加強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措施。國家林業局辦公室日前發出通知,啟動開展碳匯造林試點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開展碳匯造林試點工作的重要意義。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009年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全國人大《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要求“繼續推進植樹造林,積極發展碳匯林業,增強森林碳匯功能”。特別是胡錦濤主席在2009年9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向全世界宣布“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簡稱林業“雙增”目標),成為中國政府向國際承諾的自主控制溫室氣體行動的主要內容和措施。開展碳匯造林,是實現林業“雙增”目標的重要措施,是發展碳匯林業的重要抓手,是探索林業碳匯計量監測的有效方式。開展碳匯造林,有助于借助市場機制,探索森林生態效益價值的實現途徑,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實現國家生態建設目標與社會各界實踐低碳發展訴求的有機結合。開展碳匯造林,有利于培養一批熟悉林業碳匯管理和碳匯計量監測技術的管理專家隊伍,提升營造林管理與技術水平。各地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碳匯造林工作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
通知指出,碳匯造林是指在確定了基線的土地上,以增加森林碳匯為主要目的,對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長過程實施碳匯計量和監測而開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動。相比普通的造林,碳匯造林突出了森林的碳匯功能,增加了碳匯計量監測等內容,強調了森林的多重效益,并提出了相應的技術要求。只有按照碳匯造林技術要求的造林才稱為碳匯林。參照相關國際規則和我國林業實際,碳匯造林在造林地選擇、基線調查、碳匯計量與監測、樹種配置與模式、檢查驗收、檔案管理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碳匯造林在最大限度地獲得碳匯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保護特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此,國家林業局已制定了《碳匯造林技術規定(試行)》、《碳匯造林檢查驗收辦法(試行)》,近期將下發,以指導各地規范開展碳匯造林試點工作。
通知強調,開展碳匯造林試點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與國際接軌并具中國特色的森林碳匯計量監測方法,為測算不同區域、不同模式、不同樹種的營造林碳匯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為全國森林碳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簡稱“三可”)奠定基礎。同時,引導企業自愿捐資造林增匯,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體現企業社會責任,并探索社會資金參與公益造林的林業投融資機制改革。碳匯造林試點階段采取社會(企業)捐資與林業重點工程國家補助相結合的投入方式。在國家林業重點工程規劃區域范圍內,按照自愿的原則,地方社會(企業)捐資到位后,由縣(市)林業部門依據相關規定要求,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部門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部門審核捐資落實后,將確定的試點縣(市)報國家林業局;經國家林業局批準后,列為國家碳匯造林試點。
通知指出,碳匯造林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為順利開展試點,規范項目管理,碳匯造林試點項目須由國家林業局授權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專門機構實施碳匯計量與監測,費用計入碳匯造林成本。碳匯計量監測結果,按投資比例記入國家林業局為捐資企業設立的專門碳匯帳戶,進行注冊登記,并在中國碳匯網上予以公布。同時,為做好碳匯造林試點的計量與監測工作,承擔碳匯計量與監測的單位,也是試點項目的科技支撐單位。
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林業部門可利用本地區森林資源清查資料和其他土地資源信息,按照相關技術規定和要求,篩選適合碳匯造林的土地資源并建立項目儲備庫,為開展碳匯造林奠定基礎。各級林業部門要加強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知識培訓,培養一批既熟悉常規營造林技術又了解碳匯造林特定要求以及碳匯計量監測的技術人員。
通知強調,各地要加強宣傳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宣傳碳匯造林的目的意義,引導社會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鼓勵企業和公眾通過捐資造林增匯、保林固碳,展現企業社會責任,消除碳足跡,倡導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林業碳匯工作政策性很強,要切實加強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林業碳匯知識的宣傳,正確引導輿論,謹防不實報道,確保碳匯造林工作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