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素有“華北明珠”的美譽。近年來,河北雄安新區落實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要求,加快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結合省內資源稟賦,建設縣、鄉、村三級微電網示范工程。該公司在雄安新區建成白洋淀35千伏1萬千瓦級(鄉級)示范工程,打造主動支撐型新能源微電網形態,實現源網荷儲協同運行,提升區域供電可靠性,助力全電綠色生態景區建設。
建設綠色智能微電網 提升鄉村供電可靠性
從雄安新區安新縣大張莊碼頭乘船,20分鐘就來到了王家寨村。這里是白洋淀唯一不通陸路的純水區村,過去只靠一條10千伏線路供電。2021年,王家寨村與周邊村莊開始實行“煤改電”。白洋淀核心景區內有6個村莊,僅靠一座35千伏變電站供電,實施“煤改電”后,景區最高用電負荷攀升,供電需求難以有效滿足。然而,在水域中新建或改造電網設施,問題也隨之而來:傳統架空線路改造要在水里立塔,不利于生態保護;在水下敷設電纜也會破壞淀中生態,且給設備巡檢帶來較大難度。
“經過多方論證,我們以王家寨村為試點,規劃建設綠色智能微電網示范工程,打造基于風光儲協調互補、冷熱電群調群控的村級能源自平衡、自管理、自調節項目,滿足當地電力供應需求。”國網河北電力發展部副主任師胡平介紹,該工程建成村級、鄰里級、家庭級3個層級的微電網子系統,在電源側安裝30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4千瓦風電機組,并配備3300千瓦時儲能裝置。如果外部電網出現異常,王家寨村微電網可離網運行38.37小時,自產的綠電可滿足村民1.5天的用電需求。
2022年8月,國網河北電力在王家寨綠色智能微電網示范工程的基礎上建成白洋淀微電網示范工程,將電壓等級從10千伏提升至35千伏,實現微電網示范從村級向鄉級的升級。建設裝機規模543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設備,建成容量11300千瓦時的儲能裝置,升級改造35千伏郭里口變電站設施……該公司優化光伏發電與儲能配置,并建設一系列電網配套設施,實現白洋淀景區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4%,戶均停電時間縮短80%。
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促進鄉村清潔用能
初秋時節,在白洋淀核心景區內的王家寨村和郭里口村,村民屋頂上一排排嶄新的光伏板在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白洋淀區域太陽能資源豐富。國網河北電力多次組織供電員工到現場勘查,協助村委會引入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目前,白洋淀核心景區內累計建成1180千瓦屋頂光伏,年均上網電量達142萬千瓦時,讓鄉村用能更清潔的同時,也有力促進村民增收。
國網河北電力在光伏大發期將多余電能儲存在本地,在負荷高峰讓儲能裝置放電,實現本地綠電供應,提升分布式光伏利用效率,實現電力供需的自平衡。此外,該公司自主研發控制器,提出群調群控策略,通過對區域內1378戶空氣源熱泵負荷的柔性調控實現網荷互動、削峰填谷。
“工程建設中,我們創新構建微電網控制系統,實現35千伏微電網黑啟動和無縫并網離網,系統切換時間不超過20毫秒,并研發‘站-線-臺’多源多級自治組網靈活供電規劃技術,提升多層級微電網調度管理水平,實現本地能源自調節、自管理。”雄安新區供電公司規劃設計中心員工連浩然說。
白洋淀微電網示范工程打造了多層級嵌套式微電網新形態,有效提升了區域內供電可靠性,終期規劃光伏每年可生產綠電693萬千瓦時,替代燃煤2772噸,減排二氧化碳6910噸。年初,該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首批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和綠色低碳轉型案例。
助推全電綠色生態景區建設 服務鄉村旅游發展
智能微電網不僅讓村民用電更便捷,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乘船行至王家寨碼頭廣場,白墻灰瓦的傳統建筑映入眼簾,碧波環繞的水村風光吸引來各地游客。“過去,村民生活用能多靠小船運煤進村。每到冬季,水上有很多黑壓壓的運煤船。”王家寨村黨支部書記王軍介紹。自微電網建設以來,王家寨村通過光伏發電、風機、儲能裝置等實現了清潔能源供應。
在王家寨村互助會,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打造鄰里級微電網,這里的空調、電視等電器均使用直流電,緊急情況下可以不依賴外部供電,為村民和游客提供公益性醫療、應急避難等服務;在碼頭廣場,有光就能給手機充電的光伏座椅、有人散步就能發電的壓力步道、完全依靠光伏發電驅動的智能路燈和垃圾桶……一系列與微電網同時落地的低碳節能設施,形成以電為中心的能效體驗景觀,方便了游客,也受到了他們的歡迎。
“供電公司結合地域特點和微電網形態,為白洋淀核心景區制訂貼心的保供電服務舉措。如今,白洋淀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每年接待游客2.5萬余人,鄉村民宿、餐飲等旅游產業發展越來越紅火。”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