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它是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明確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首次明確了氫能的戰略定位,指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近日,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宣布在“未來燃料基金”框架下撥款1.279億澳元啟動“未來燃料計劃”,支持開發零排放汽車技術。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北京冬奧會上,氫能成為最亮眼的風景之一。冬奧會的火炬首次采用了氫氣作為燃料,冬奧會期間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運輸服務的主力。有評論認為,冬奧會是中國發展氫能的里程碑,意味著中國發展氫能開始全面提速。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已經圓滿閉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包含范圍非常廣,對于我國能源產業今后的布局也將產生深遠影響。在此,“氣體信息”微信號的小編將為您獨家解讀其中有關氫能產業的政策布局。
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方便社會公眾廣泛知曉和正確理解《意見》相關內容,現解讀如下。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以綠色冬奧為契機,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也隨之進入快車道。
3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統籌氫能產業布局,明確產業發展路徑,加快建立健全產業鏈條。
聲表面波氫氣傳感器的技術優勢在于快速響應與高靈敏度。聲表面波技術本身對表面負載表現出極高的靈敏度和快速響應特點。將之與特異選擇性的氫敏材料相結合,利用傳感過程中的氣體吸附效應對聲表面波傳播的作用,即可實現對氫氣的快速高靈敏檢測。
到2025年,成渝地區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緩,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推動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重點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協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不斷優化,政策法規、市場機制、科技創新、財稅金融、生態碳匯、標準建設等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模式初步形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與純電車相比,氫燃料車加注快、續航長、耐低溫;與燃油車相比,氫燃料車熱轉化效率高,又足夠清潔環保。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氫燃料電池一度被認為是解決汽車有害氣體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終極解決方案。不過,氫燃料車的商業化之路并不平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氫燃料車的銷量僅為1556輛,遠不如預期。
2月11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位于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慶園街、王泉營、金龍和燕化興隆站4座冬奧配套加氫站已經投入冬奧保障工作中,平均每日加氫量約為3噸,預計賽時最大加氫量5噸左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10座加氫站,其中8座加氫站已投入運營。同時,記者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新聞辦了解到,自1月25日正式服務北京冬奧會至今,中國石化全力以赴保障冬奧用氫,中國石化集團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山石化)已累計出廠...
在“綠色冬奧”辦奧理念下,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全球冰雪運動健兒的賽場,也是清潔能源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秀場。據了解,除實現冬奧會歷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的目標外,北京冬奧會也實現了全球首次大規模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投入。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北京公交集團投入各類賽事保障車輛2363輛,其中清潔能源車占全部車輛的85.84%,冬奧會期間使用清潔能源車輛將實現減排約1.1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5萬余畝森林一年的碳匯蓄積量。
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卻存在著巨大的機會。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客車有可能是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的一個絕好契機。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得到各國政府重視,世界主要汽車企業紛紛投巨資研發,并取得顯著成果。我國自2016年起,隨著GEF/UNDP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項目第三期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加速期,被認為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規模化生產、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