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次中國作者會議在北京舉行。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將于2014年完成。入選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作者陣容的,共有44位中國專家。
1988年,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其英文縮寫為IPCC。此后,IPCC組織各國科學家對氣候變化進行評估,為各國政治決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基礎。
IPCC下設三個工作組,分別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適應和脆弱性”,以及“減緩對策”。
可以說,沒有IPCC的評估報告,就不會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更不會有當下的低碳經濟浪潮。2007年初,IPCC發布第四次評估報告,強調全球變暖很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且可能性超過90%。當年,IPCC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在全球一共有831位作者,比第四次評估報告的559名作者人數多出近一半,并且有更多的女性,以及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專家。
不過,與前四次評估報告一樣,第五次評估報告仍將被發達國家主導。例如,第一工作組的29名主要作者召集人中,除阿根廷和印度各有一名代表,其余全部來自西方發達國家。
相比之下,中國僅在第二工作組和第三工作組有六位主要作者召集人。他們分別是沈陽農業大學副教授謝立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林而達、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教授級高工蔡榕碩、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中國首席代表鄒驥。
在7月8日的會議上,IPCC中國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表示,希望各位中國作者本著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平衡地反映不同學術觀點,最大限度地通過IPCC的平臺,體現中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從科學的角度維護發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