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由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Nature合作期刊《npj-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上發表題為《獨立于氣候強迫的較弱的陸地溫度變化的水文敏感性》(Weak Hydrological Sensitivity to Temperature Change over Land, Independent of Climate Forcing)的文章,利用全球氣候模式研究了氣候系統因素改變時全球降水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全球變暖增加了大部分海域的降水量,但陸地降水量的變化不大。這種差異有助于解釋為什么迄今為止觀測到的陸地降水量變化一直不大。
研究基于10個全球氣候模式,模擬分析了二氧化碳、甲烷、硫酸鹽、黑碳和太陽輻射等因素變化時,全球與區域對地表溫度變化的水文敏感性。結果顯示,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地表變暖,全球變暖增加了大部分海域的降水量,但陸地的變化不大。全球地表溫度每上升1 ℃,海域降水量增加4%,而陸地只增加1%~2%。
如果將水文敏感性響應劃分為對流云和大尺度云過程,發現存在更大的模式間差異,尤其是在陸地地區。在高緯度地區主要受大尺度降水變化的影響,而赤道地區則主要受對流性降水的變化影響。黑碳是對模式間水文敏感性最顯著的驅動因素,并造成了陸地的弱響應與海洋的強響應之間最強烈的對比。因此,該研究提出了對北極地區對流性降水和赤道附近大尺度降水進行模式研究和數據觀測的特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