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投資數據里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就是新開工項目的增幅很低,只有百分之一點幾,這就涉及到今后項目儲備和投資增長的后勁問題。”
在昨天(7月28日)舉行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如是說。
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關于下半年穩增長壓力是否會大于上半年的問題,但他表示,目前發改委是以推出七大工程包為龍頭,包括推出PPP項目庫,以及制定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等,來增加項目儲備。同時,發改委也正在努力建立政銀企社合作的機制。
新開工投資增幅下滑
上半年GDP增長7%,與全年的預期目標一致,而且一、二季度的增速都是7%,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但是羅國三提到的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單項數據的確值得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數據后發現,截至去年底,該數據增長13.6%,而今年上半年滑落至1.6%。今年1~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9452億元,下降1.8%。這種情況在過去兩年來并不常見。
2012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只有在2013年7月,2013年11月出現過負增長,而過去3年來1~2月則從未出現過負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存在后續投資項目不足的問題。
一些地方的情況更加直觀。以廣西為例,今年1~6月,廣西新開工項目20066個,個數同比增長15.4%,完成投資額3951.21億元,同比增長25.0%,但全區儲備項目8321個,同比卻下降7.7%,儲備項目計劃總投資6393.97億元,同比下降34.2%。
當地政府分析說,存在重大項目少,拉動乏力,項目儲備不足,后勁堪憂等問題。
而從宏觀角度看,國研中心前副主任劉世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經濟還未真正探明底部,從需求角度是高投資要逐步回落,目前高投資還沒有觸底,看一些市場指標很明顯,投資增速和企業盈利率穩定,PPI由負轉正,中高速增長的點也就探到了。
他表示,正因為中國經濟處于探底過程中,下行壓力不僅僅是今年,所以需要儲備一些項目。
國家發改委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未雨綢繆地布局,進行必要儲備以頂住去產能帶來的下行壓力。
就下半年來講,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司長高杲表示,工作的著力點首先就要注重釋放有效需求。以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來促進傳統引擎的升級,進一步充實重大投資工程包和消費工程,繼續在一些基礎性的、全局性、戰略性以及現實需求大、投資消費有機結合的領域加大投入,發揮好內需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
力促資金項目兩手抓
羅國三還進一步明確稱,目前發改委是以推出七大工程包為龍頭,包括推出PPP項目庫等。從項目儲備方向上看,政府主要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社會資本有興趣干的,政府不去干。政府做的主要是純公益的,或者說回報率不高的基礎設施項目。”羅國三說,這些領域更多地集中在民生領域、基礎設施領域,載體主要就是重大工程包、三大戰略和PPP項目。
他還表示,從資金來講,這一輪應對經濟下行,我們更多的是引導社會資本。“我們正在努力建立政銀企社合作的機制,政就是政府,銀就是金融機構,企就是企業,社就是其他的社會資本,通過搭建平臺、建立機制,使投資和融資的渠道更加通暢,使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和開展項目建設。”
上半年,發改委率先建立了國家部委層面的PPP項目庫,發布了1043個項目,總投資19700億元,同時還聯合開發銀行,出臺了《關于推進開放性金融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
望向更遠,劉世錦站在學者的視角提出了幾個方向。“目前真正現金流好,又有良好前景的項目已經不多了,國家需要更大地發展政策性銀行的功能。”
另外,項目和資金儲備兩手抓也是為探底過程鋪穩路的臨時舉措。
他認為,企業盈利不佳,工業通縮長時間持續還需要大力推嚴重過剩產能的退出,僅增加貨幣不可取,很可能陷入‘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循環。延緩必不可少的結構調整,會加大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且推遲優秀企業盈利能力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