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中國物價水平溫和反彈,加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需要及外圍貨幣持續寬松,投資機構研究人士認為,中國貨幣政策將不得不有所后退,從中性偏松轉向中性。
中金公司2月25日發表的研究報告稱,1月中國貨幣增速和社會融資總量大幅反彈,顯示總需求增長較快。個人貸款顯示住房按揭和居民消費的擴張較快;企業中長期貸款和非信貸融資體現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較旺。企業存款的反季節上升,則反映了需求回暖帶來的企業經營收入的改善。
除了貨幣總量的擴張速度,資金價格也顯示當前的寬松程度。報告稱,近期銀行間市場利率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資金利率處于低位,基本在歷史均值水平;二是銀行間市場利率波幅明顯收窄,比起以前七天回購利率動輒上沖至10%,2012年下半年以來,七天回購利率最高不過5%,向上波幅減半。
民間利率也呈回落趨勢。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監測的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2月22日為20.31%,低于去年四季度22%上下的利率水平。
銀行間市場利率、企業貸款利率和民間融資利率都環比下降,顯示流動性供給相對于需求改善。貨幣供給的擴張暗示1月的外匯占款可能較多,但總體上還是反映了政策中性偏松的取向。“但平均年息超過20%的民間資金價格,相較于當前企業的利潤率顯得仍然偏高。”報告這樣認為。
中金公司研究人員稱,CPI通脹步入上升通道,但總體上仍較溫和,不足以帶來貨幣政策短期內緊縮的壓力。同時,總需求的較強回升和流動性的相對寬松降低了進一步放松的可能。加上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需要以及外圍貨幣寬松的持續,預計貨幣政策從中性偏松向中性轉變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石磊在最新一期財新《新世紀》周刊的專欄文章中稱,今年以來從銀行間市場到實體經濟流動性都非常寬裕。這主要源自凈結匯量和融資量大增。他認為,隨著CPI走高,二季度可能成為流動性由寬松轉為正常的過渡期。
上周(2月18日至22日),央行兩次進行正回購操作,單周凈回籠資金達到9100億元,創出歷史最高位。不止一位研究者對財新記者分析稱,此舉主要是為應對1月外匯占款可能出現的暴增。
大和資本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已經由寬松轉向中性,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將維持這一狀態。在此基調下,央行已試圖防止流動性過于寬松。實際上,銀行超額準備金率在去年12月達到3.3%,為四年來的最高。他稱,“為預防經濟過熱的發生,也應當采取一些回收(流動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