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管理層聲稱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取得預期進展,但這一前期聲勢浩大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舉措近期卻頻繁遭到外界質疑,業界普遍呼吁改革需再加力,僅是數量換質量的改革能走多遠?
Wind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共265家公司闖關上市成功,而今年以來至今共有150家公司成功IPO,數量明顯減少,目前雖仍有800家企業排隊IPO,但業內普遍預計真正落實得順延到明年。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今年新股發行數量要遠小于明年。有分析人士因此指稱,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數量換質量,但仍然是隔靴搔癢。
日前,北京大學金融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在第八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更公開批評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不成功”,此舉也引起市場的強烈關注。曹鳳岐稱,當前的新股發行政策“不是從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考慮出發”。
曹鳳岐顯然不是抨擊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第一人。近期引發市場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爭論最顯著的一個事件便是浙江世寶。11月2日上市的浙江世寶,首日股價暴漲6倍之多,創下新股發行的多項紀錄。然而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卻遭遇瘋狂拋盤,股價連續跌停。
此前,在香港股市闖蕩已逾三年、9月回歸A股的洛陽鉬業,原本雄心萬丈意欲將年內“第三IPO”的名號攬入懷中,可惜管理層一聲令下,其發行量便被砍去大半,發行價也從原來將近7元/股縮減至3元/股,募資金額更因此縮水逾八成,從36億元大幅縮減至6億元。隨后,回歸A股的浙江世寶遭遇相似的命運。該公司雄心勃勃的IPO計劃也生不逢時,籌資規模被迫大幅縮減九成至3870萬元,最終淪為2009年IPO重啟以來“最迷你”的新股。
新股發行新規頒布實施后,“三高”癥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即便如此,市場對這次改革并非沒有微詞,有人認為它陷入了小修小補的技術性微調中,間接強化了行政審批,甚至有在市場的道路上“開倒車”的嫌疑。而且,新一輪發行制度改革中配套的“限炒令”更給人“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感覺。
雖然交易所不遺余力地大力宣揚3月初出臺的“限炒令”成果,但從洛陽鉬業和浙江世寶首日掛牌之旅交出的成績單來看,這一切溢美之詞都顯得過于蒼白無力。
不可否認,洛陽鉬業和浙江世寶之所以令市場如此瘋狂,很大程度上因為其發行定價和募資規模遠遠低于計劃,表面上看好像惠及投資者,但從長遠來看,卻很容易造成新股便宜且打新很賺錢的表象。正如曹鳳岐所說,沒有從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出發,會將新股發行改革引入死胡同。
對于這些現象,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斌認為,新政之所以效果顯現不出來,一個最大的原因還是之前的制度直接限定了市場完全以融資為導向;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將新政組織實施的人才,“郭氏新政”的落實需要一個過程。
另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具體該如何落子,需要從整個大局出發,做進一步深入的考量。從目前來看,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但無論如何,如今“走三步退一步”的改革模式應摒棄,因為這樣永遠無法到達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