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距吉林省松原市區35公里的西北方向,一處管道施工現場焊花飛濺。9時56分,隨著最后一道焊口順利完成焊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黑河—長嶺段(北段)全線貫通,我國東北方向首條管道天然氣進口通道正式打通。
中俄東線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建設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是我國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石油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建設的重大舉措。2014年5月,中國石油集團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合同約定總供氣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期限30年。經過前期充分準備和兩次試驗段摸索建設,中俄東線境內段于2017年12月13日全面加速建設,經過近兩年的持續奮戰,中俄東線北段10月16日貫通。“從今年12月1日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東線向我國供氣,首期按每年50億立方米供氣,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供氣量。”中國石油管道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昌亮介紹。
“從貫通到投產前這一個多月,我們主要做好自動化控制調試等工作,正式投產后沿途各省區市都將受益。”管道公司中俄東線工程項目部副經理馮東介紹。
中俄東線的氣源來自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科維克金、恰揚金等氣田,俄氣預計于12月1日經俄羅斯“西伯利亞力量”管道由我國黑龍江省黑河市入境。同時,這一管線因與哈沈、秦沈等在役天然氣管線實現了互聯互通,我國東北及京津冀地區將成為直接受益方,可進一步優化區域用氣結構,形成多元供應渠道,這對于增強我國冬季天然氣保供能力和打贏藍天保衛戰意義重大。
據了解,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分北、中、南三段建設,北起黑河,南至上海,沿經9個省區市,整條管線與東北管網系統、陜京系統、西氣東輸系統互聯互通,共同組成縱貫南北、橫跨東西、連接海外的天然氣管網格局,加快了“全國一張網”建設。工程建成后,可向東北、環渤海、長三角等地區穩定供應天然氣資源。整條管道初步計劃2023年建成。
中俄東線是我國加快技術和裝備國產化的代表性工程。廣大科技人員先后攻克管材制造、管道斷裂控制、管道施工裝備國產化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首次應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等級等高規格管材和高難度施工參數,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管道核心控制系統和關鍵設備全面實現國產化。工程首次實現管線100%自動化焊接、100%AUT檢測、100%機械化防腐補口。
中俄東線是我國創建“智能管道、智慧管網”的樣板工程。這一工程首次實現了管道建設關鍵工序遠程實時監控,全過程數據采集、分析、預警的智能工地建設;廣泛開展管道數字孿生體構建,開創了管道建設新模式;著力開展管道實時泛在感知、系統分析等工作,努力實現復雜天然氣管網的全區、全時域優化運行。
中俄東線也是我國一項綠色環保工程。中國石油秉承環保優先理念,在北段通過縮窄機械作業帶,減少了樹木砍伐,管溝回填及時恢復植被,特別在江河湖泊、森林路橋等環保高敏感區,采取涵洞、盾構穿越等技術手段實現綠色管控,保護了“綠水青山”的原始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