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集中發布了一系列的光伏利好政策,其中,1月23日發布的《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完善光伏補貼機制,以收定支,新增補貼項目規模由新增補貼收入決定。
中信建投指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時代即將到來。
2020年5月18日,國家能源局舉辦二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能源局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能源保障的有關工作情況。
近日,澳大利亞開發商Infigen Energy表示將通過維多利亞州近58MW Cherry Tree風電場向斯威本科技大學提供100%可再生能源。
印度太陽能公司(SECI)宣布,將重新安排標前會議,為其2GW州際傳輸系統(ISTS)連接的太陽能項目選擇太陽能開發商。
由于用電需求低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高,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英國電網都沒有使用煤炭發電,國家電網因而啟用了新的拒用發電協議。
為了抵抗新冠疫情給市場帶來的沖擊,近期包括國家層面與地方政府出臺的救市政策,再一次把新能源汽車補貼推上討論的風口。
由立陶宛牽頭的八個歐盟(EU)成員國敦促歐洲委員會(EC)促進可再生能源,并采取措施促進風能,太陽能發電和存儲項目的本地制造。
今年3月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歐洲多國相繼采取“封城”措施。目前,歐洲各國新增確診人數雖較此前有所減少,但仍維持一定數量。隨著疫情漸趨平穩,雖然尚存二次爆發風險,各國已陸續宣布復工解封計劃。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及相繼出臺的各種防疫措施,使得歐洲各國經濟活動被迫減少或暫停,人員流動也受到很大限制,對歐洲電力供應、電網運行、電力市場交易等方面均產生了一定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使全球能源系統遭遇了70多年來的最大沖擊。”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的一份名為《全球能源回顧2020:新冠肺炎危機對全球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影響》(以下簡稱《報告》)的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下降6%,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形見絀。
近日,南澳大利亞州能源部長丹·范霍爾斯特·佩萊坎(Dan van Holst Pellekaan)表示,該州已設定目標,在2030年之前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發電,早于之前定下的2030-2039年實現的正式目標。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的總用電量將下降3%,燃煤發電需求將持續遭受打擊,或將下降20%;而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增長11%。其中,風電表現強勁。
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利用壓縮空氣在近海咸水含水層儲存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這項技術可以在英國水域保持77-96太瓦時長達兩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德國太陽能利用率大幅提高。德國聯邦氣象局表示,當地時間4月20日,德國光伏電站發電量達到約3.2萬兆瓦,創歷史新紀錄。德國聯邦能源與水業協會日前也發布數據稱,2020年第一季度,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電力消耗量的52%,創歷史新高。
清潔能源是能源企業產業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近年來,坐落在黃河岸邊的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加速推進新能源開發工作,推動優質風光能源項目落地,走出了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研究認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可以滿足全世界能源需求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