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姜希猛是四川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教授、高級工程師,入選四川省千人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評價專家庫同行專家。今年兩會期間,記者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記者:您如何看待太陽能利用的前景?姜希猛:太陽能利用是我的專業。國家現在對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是大力鼓勵提倡的,光伏發電前景依然良好。除了大面積光伏電站的應用外,分布式光伏電站也建設得有聲有色。分布式光伏市場較為廣闊,各省都在通過制定相關...
來自化學技術研究所(ITQ),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和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的研究人員開發出陶瓷膜,可以更清潔,更便宜地從甲烷中生產壓縮氫。研究結果在氫燃料電池車輛以及化學工業領域中有許多用途,因為這種新方法能夠在一步中從甲烷氣體和電力產生氫氣并且能量損失幾乎為零。
“通過國家氫能戰略,我們對英聯邦歷史上單一產業的發展做出了最重要和最有遠見的承諾。”這是澳大利亞工黨氣候變化和能源部長Pat Conroy在上周氫能2030會議上所說的話。早在1月份,澳大利亞工黨就透露其11.4億美元的國家氫能計劃,使澳大利亞成為新興氫能產業的全球領導者 - 促進就業,出口,燃料安全和減少能源、運輸和工業部門的污染。
加氫站方面,日本計劃在2025年前后將加氫站建設費用由3.5億日元,削減至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05萬元)。為降低人工成本,日本將致力在東京奧運前解禁無人運營,擴大與便利店設在一起的加氫站數量,并考慮將國家補助對象從現行大城市擴大至全國范圍。
面對火電建設受限、連年虧損的局面,作為國內傳統電力裝備行業兩大龍頭企業的掌舵人,如何實現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成為他們共同關注的焦點。哈電以煤電裝備為主,我們的銷售收入、資產總量、人員配備65%以上都在煤電上。不瞞你說,對哈電而言面臨的是生存的挑戰。嚴峻的行業形勢下,面對生存挑戰,在電力裝備行業摸爬滾打了40多年的斯澤夫給出的答案是轉型。首先是‘轉型不轉行’。在斯澤夫眼中,哈電多年來在火電裝備領域的深厚基礎決不...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昨天宣布,氫能源網絡(HyNet),一家將引領氫氣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目的公司(SPC),將于今天正式啟動。SPC由來自韓國和國外的13家從事氫相關業務的公司組成。這些公司包括最大股東現代和韓國天然氣公司。這兩家公司已投資1350億韓元(1.187億美元)建立HyNet。
米其林,輪胎和可持續交通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以及汽車行業技術領導者佛吉亞今天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創建一個合資企業——佛羅里達州米其林氫化公司SYMBIO。這兩家公司旨在通過合并合資企業的合作伙伴的現有和互補資產,創建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全球領導者。
液氫加氫站開始亮相國際舞臺,已遍布日本、美國及法國市場,目前全球近 400 座加氫站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為液氫加氫站。加氫站運營呈現集成化、模塊化發展的新趨勢,混合站數量逐漸增長。
我國已具備一定氫能工業基礎,全國氫氣產能超過2000萬t/a,但生產主要依賴化石能源,消費主要作為工業原料,清潔能源制氫和氫能的能源化利用規模較小。國內由煤、天然氣、石油等化石燃料生產的氫氣占了將近 70%,工業副產氣體制得的氫氣約占30%,電解水制氫占不到1%,見圖1。國內外能源企業結合其各自優勢選擇不同技術路線,紛紛布局氫能源生產與供給,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和設備已具備商業化推廣條件。
到2023年 ,韓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200MW氫燃料電池發電廠。該工廠將建在慶州的江東工業園區。最近,慶州市江東能源有限公司,Nemoeng公司,韓國水電和核電公司,韓國西部電力公司簽署了建立“氫燃料電池發電廠”的協議。總投資預計為1.4萬億韓元。
雖然我國從“九五”開始便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起步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并不算晚,但至今尚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癥結在于加氫站高昂的建設成本。如何破解加氫站成本過高、建設速度過慢等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不少汽車企業代表熱議的話題。
眼下,國內主流車企紛紛踏足氫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大有遍地開花之勢,但目前氫的制備、運輸、存儲、加注等環節難以支撐氫燃料電池的大量推廣使用。在氫燃料方面的布局早、步伐快的全國人大代表、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卻大聲疾呼:氫燃料電池汽車不能一哄而上。
據美國能源部網站報道 3月4日,美國能源部宣布提供3100萬美元的資金來推進“H2@Scale”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使美國在多個部門實現價格合理和可靠的大規模制氫、運輸、存儲和利用。美國能源部長佩里表示,氫是一種能源載體,可以把美國豐富的能源資源聯合起來。此次投資和“H2@Scale”計劃將幫助能源部實現加強能源安全、靈活性和使國內經濟強大的目標。
兩會繼續熱議燃料電池發展。在東風、長城、奇瑞表示支持發展燃料電池汽車之后,上汽董事長陳虹、廣汽董事長曾慶洪、中通董事長李樹朋也發聲站隊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源與燃料電池得到了汽車界龍頭企業的廣泛認同。
“純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并不互相矛盾,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3月4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說。在采訪中他認為,預計在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可達100萬輛。
燃料電池的應用領域廣泛,包括固定式發電、便攜式發電和交通運輸發電等。我國目前對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最為關注。中國的燃料電池研究始于1958年,70年代在航天事業的推動下,中國燃料電池的研究曾呈現出第一次高潮,期間多項技術獲得突破。到90年代中期,由于國家科技部與中科院將燃料電池技術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推動了中國進入了燃料電池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隨后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將發展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列為重點任務,將氫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