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歐洲主要氣候研究機構氣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發布題為《西澳大利亞天然氣博弈:開采坎寧盆地和其他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對實現氣候目標的意義》(Western Australia’s Gas Gamble: Implications of Exploiting Canning Basin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Gas Resources for Achieving Climate Targets)的報告,首次對西澳大利亞目前和未來天然氣開采生命周期中產生的碳排放進行了全面評估,并就西澳大利亞(尤其是坎寧盆地)如果繼續開采和使用其龐大的天然氣資源,澳大利亞和世界其他地區能否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1 西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的碳足跡評估
西澳大利亞所有常規天然氣產生的碳足跡比遵守《巴黎協定》的碳預算要高40%~75%。其中,天然氣開采、加工、處理和運輸等生產過程產生的上游碳足跡約為0.3 GtCO2e,電力生產、礦物加工、液化天然氣生產等天然氣直接消耗產生的碳足跡約為1.4 GtCO2e。西澳大利亞常規天然氣產生的碳足跡總量約為1.8 GtCO2e。
澳大利亞國內使用非常規資源包括開采、加工、處理和運輸等過程的上游碳足跡總量將達到8~12 GtCO2e,而幾乎所有碳足跡可能都來自西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碳足跡約為澳大利亞為遵守《巴黎協定》而允許排放的3倍。僅坎寧盆地資源的碳足跡就相當于該預算的2倍。
根據《巴黎協定》,天然氣消費量將在21世紀20年代開始下降,到2050年將為零,所有天然氣的使用將被可再生能源代替。因此,到2050年,西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利用需要轉向可再生能源,同時,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加工的各個階段需要大幅減少碳排放。
2 西澳大利亞天然氣資源的碳足跡與全球碳預算比較
西澳大利亞天然氣儲量產生的碳足跡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意義,與《巴黎協定》規定的全球能源系統碳預算相比,約占全球碳預算的4.7%~6.4%。根據《巴黎協定》,西澳大利亞的常規天然氣儲量的碳足跡約占全球碳預算的1.3%。到2050年,非常規天然氣的碳足跡相當于《巴黎協定》全球碳預算的3.4%~5.1%。僅坎寧盆地天然氣資源的碳足跡就相當于《巴黎協定》全球碳預算的2.3%~3.6%,遠高于澳大利亞目前在全球能源系統相關碳足跡中所占的比例(約1%)。
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足以滿足《巴黎協定》規定的能源和排放路徑下的需求。實際上,到2050年,只有不到一半的儲量可以用于《巴黎協定》規定的碳預算。投資非常規天然氣生產和運輸基礎設施可能會導致碳密集型能源結構和滯留資產的鎖定。隨著世界執行《巴黎協定》,天然氣需求可能會在未來10~15年內達到峰值并下降。同時,隨著可再生能源變得更便宜和更靈活,將不太可能在電力系統中大規模部署配備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的天然氣。
無論是通過在澳大利亞境內的渠道投資還是液化天然氣出口,西澳大利亞坎寧盆地和其他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開采可能導致大量擱淺資產。在全球實施《巴黎協定》預期天然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由于開采和運輸成本可能處于全球供應成本曲線的高端,開采坎寧盆地天然氣資源的盈利能力將受到質疑。
3 全球能源轉型是西澳大利亞的機遇
西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特別是太陽能、風能和地熱,以及對全球低碳轉型至關重要的礦產資源。在澳大利亞不斷演變的政策背景和框架下,西澳大利亞需要在未來幾十年內發揮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用。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能源密集型行業將以多大的速率進行溫室氣體減排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但最終,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CO2排放量最終都需要在未來30~40年降至零。雖然目前缺乏連貫一致的聯邦政策框架來履行澳大利亞對《巴黎協定》所作的承諾,但這并不能免除西澳大利亞考慮特定工業發展提案可能會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除了西澳大利亞和北部地區,澳大利亞幾乎所有的州和地區都制定了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
活躍于西澳大利亞能源和資源行業的許多大公司正在積極探索其企業轉型的可能性,以大幅減少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建設和維護其核心業務。《巴黎協定》創造的全球零碳能源市場機遇為西澳大利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使澳大利亞從領先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向全球可再生能源超級大國進行有序、經濟有益的轉變。西澳大利亞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優勢:廣泛的可再生資源,高水平的技術、工程能力、基礎設施以及靠近亞洲能源市場。這為西澳大利亞開發供國內使用的無碳能源系統(電力或諸如“綠色”氫等能源載體)并出口可再生能源,進而取代液化天然氣和其他高碳能源載體帶來國際市場的優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