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來自荷蘭環境評估局(PBL)、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發表題為《先進生物燃料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曲線》(Greenhouse Gas Emission Curves for Advanced Biofuel Supply Chains)的文章,構建了先進生物燃料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曲線,闡明了生物燃料供應與氣候變化減緩之間的潛在關系。
要實現將全球溫度升高幅度控制在1.5~2 ℃之內的目標,將依賴生物質能的大規模使用,其中包括第二代生物燃料[1]。然而,陸基生物燃料生產將導致土地利用變化,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該研究采用空間顯式方法(Spatially Explicit Method),評估了不同排放因子影響下先進生物燃料的供應量,并構建了先進生物燃料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曲線。研究結果顯示,未來85年,在草地、熱帶草原和廢棄農地上的專用作物,每年可以收獲30 EJ(1 EJ=1018 J)生物燃料,并保證單位GJ生物燃料(1 GJ=109 J)的排放因子低于4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kg CO2eq)。若單位GJ生物燃料的排放因子為60 kg CO2eq,每年生物燃料的產量將增加100 EJ。雖然受時間范圍、空間分辨率、技術假設等不同模型假設的影響,研究結果尚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但該曲線可以幫助將空間異質性考慮在內,理解生物燃料供應與氣候變化減緩之間的潛在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