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氣候變化、社會融合還是接納難民等問題,世界大城市都應是站在最前列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加強合作與聯系。”伊達爾戈表示。
與會的城市領導人認為,城市的生態轉型重點應圍繞能源、流動性、城市規劃三個重點領域。以交通為例,C40的成員城市1/3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交通運輸,交通成為空氣污染的最主要來源。為此,巴黎、奧克蘭、巴塞羅那、開普敦、洛杉磯、米蘭和基多等12個城市市長認為,這些總人口數量超過8000萬的城市不應再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凈排放者,他們將爭取從2030年起,在城市中建立“零排放區”。為實現這一承諾,這些城市從2025年起將只會購買“清潔”的公共汽車,柴油客車將由電動或無污染的公共汽車(如由氫氣供電的公共汽車)取代。
洛杉磯市市長加切蒂表示,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對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但美國仍有382個城市在繼續為應對氣候變化而采取行動。得益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過去5年里,這一環保舉措為洛杉磯市創造了2.3萬個就業機會。
伊達爾戈聲稱,目前大巴黎地區近七成人已不再開私家車上班,使當地空氣污染狀況有所緩解。而巴黎大區空氣質量監測協會的監測結果則顯示,目前該地區仍有超過六成的人口自駕車上班,由于交通擁堵狀況的增加,空氣質量時有惡化。伊達爾戈重申,無論怎樣,她都希望在巴黎市禁止柴油車行駛。她表示,市政府將提供高達9000歐元的補助用于車輛更換,但仍在汽車行業遇到巨大阻力,在2030年實現“零碳排”的目標也面臨強有力的反對者團體游說。
盡管不是12個簽署國之一,日本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指出,面對交通擁堵,東京從2003年起禁用污染最嚴重的車輛,這個舉措減少了東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6%。
與本次氣候會議同期舉行的,還有匯聚來自世界各大城市的科創領域從業者論壇。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代表圍繞城市未來發展,探討將新技術用于城市創新服務,以有效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