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昨日(1月16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說,1月15日下午,中美雙邊投資保護協定(以下簡稱BIT)第11輪談判結束。
從這一輪起,中美雙方正式開始了文本談判。2013年7月,在華盛頓落幕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中國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開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
沈丹陽說,商務部將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的部署,認真總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內試點的經驗,探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建立安全、高效、公開、透明與國際接軌的外資管理體制。
中方關注美安全審查
早在2008年6月,中美舉行第四次戰略經濟對話時,開啟了BIT談判。雙邊投資保護協定是兩國之間簽署的調整雙邊投資關系的條約,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已成為保護私人直接投資的國際法制度。美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迫切希望中方加大開放力度,而中國由于長期貿易順差,在國際收支上積累了巨額外匯,也需要赴美投資。
據統計,截至2013年9月底,美在華投資項目累計超過63000家,實際投入726億美元,是中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
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中企赴美投資額則少得像“毛毛雨”。2013年前9月中企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0.8億美元,僅占中國海外非金融類投資的2.9%。
在美國3.9萬億美元的外資存量中,中國企業投資僅占美國吸收外資總額的0.5%~0.7%。
上述人士說,中國企業認為赴美投資面臨的主要是不被公平對待問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有時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并購,“同一個并購,歐洲伙伴去了就通過,中國合作方去申請就通不過。希望美方歡迎中國國企投資能跟民企一樣。”
而美方則回應稱,從2009年~2011年,外國公司成功并購的達3800多起,涉及國家安全的有269起,占所有并購案例的7%。“只有20起涉及中國公司。”美國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蔡瑞德說。在269起涉及國家安全的并購中,只有22起被要求并購方案做出適當調整,占涉案的8%。在3800起外國并購中,只有22起沒有完全通過,也即95%的外資并購案例是被批準的。
談判非短期內可達成
此前,中國與美國的前10輪談判均在技術模式層面。沈丹陽說,剛結束的第11輪談判正式開啟了文本談判,并稱“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雙方商定加快談判節奏,為早日達成一致而共同努力”。
開啟文本談判意味著中美BIT談判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通常已進入文本的,以后談判不可以再打折扣。”上海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對中方而言,“十二五”期間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將以負面清單管理和準入前國民待遇為基礎與美國展開談判。
這意味著,中國對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探索將不局限在上海自貿區內。
沈丹陽表示,2014年商務部將會加速推進外資管理體制改革的各項工作,將會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找準需要優先解決的瓶頸問題,比如研究放寬外資在股權比例、經營范圍、注冊資本等方面的限制。
根據中央要求,上海自貿區內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探索需要在2~3年內完成。
目前,試驗中的上海自貿區對外商的投資管理是以負面清單為主、正面清單為輔的模式,正逐步向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過渡。
“可以預計的是,中美BIT談判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陳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