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風電消納對中國最大的啟示,是電改推進過程中要盡快啟動區域電力市場試點,打破省間壁壘,避免各省寧要本地區高價電、不要外省低價電的局面。
位于北歐的丹麥是一個人口不足600萬的國家,卻以其發達的新能源產業和雄心勃勃的能源轉型目標而聞名于世。目前,丹麥的風電發電量占到其總電力消費的42%左右,并計劃在2020年達到50%。2011年,丹麥政府提出,到2050年徹底告別化石能源,能源需求100%由清潔能源提供。
這個目標堪稱雄偉,不過中國難以直接效仿。在體量上,丹麥的總裝機容量僅僅約為1400萬千瓦,全國用電高峰負荷也僅僅約為650萬千瓦,甚至遠遠比不上中國的一個大型城市的用電負荷,以廣州為例,其2016年的高峰負荷已經超過1500萬千瓦。盡管丹麥風電應用比例高,但是總裝機容量與發電量都與中國差距巨大。
此外,丹麥的用戶電價中包含大量的稅費和補貼,其中相當一部分用來支持新能源發展,因此盡管發電側電價低,但是居民電價高達約2.3元人民幣每度電,是中國居民電價的4到5倍。如此高昂的電價在中國顯然并不現實。
盡管無法直接效仿,但是高比例風電裝機的情況下如何保障其利用,丹麥依然有許多做法值得中國借鑒。丹麥地處北歐與歐洲大陸的連結點,周圍國家有著品種豐富的能源儲備,通過搭建完善的輸電網絡,加上高效的電力市場機制,保證了丹麥風電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沒有棄風之虞。
而中國的棄風形勢依然嚴峻,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風電棄風量達394.7億度,全國平均棄風率為19%。
歐洲能源地理的結點
丹麥是世界上最早開發風電的國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開發風電,到2000年其陸上風電裝機容量就已經超過200萬千瓦。較早開始發展風電產業,還讓丹麥催生出世界上最大的風機設備供應商維斯塔斯,其占據國際風機市場統治地位多年,直到最近受到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與西門子的挑戰。
截至2015年,丹麥風電裝機容量達到約5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40億度,占到丹麥總電力需求的42%。在丹麥,幾乎不存在棄風問題,并且丹麥計劃到2020年將風電比例提高到50%。如此高的風電利用率,與丹麥所處的地理和市場環境密不可分。
在丹麥,其清潔能源轉型與電力體制結構的變化是同步發生的。
2000年以前,丹麥國內東西兩島分別有兩大電力公司ELKRAFT和ELSAM,在各自區域內垂直一體化,負責區域內的發電、輸電、配電業務。后來,兩大電力公司的輸電網業務合并,在2005年成立了現在的丹麥國家電網公司Energinet,此外,Energinet還負責運營天然氣管網,是一家國有、壟斷的輸電網、天然氣管網運營商,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無歧視服務,而發電、配電業務則完全放開,成為市場競爭領域。
自然壟斷的輸電網單獨成立一家非營利的運營公司,在發電、配電領域放開市場競爭,這為丹麥的電力市場搭建了基礎。同時,其能源結構也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風電、熱電聯產機組結合方向轉變。
風電的出力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因而消納成為難題。在風力較弱的時候,需要其他電源來維持電網的穩定運行。僅僅提高風電裝機并不能直接帶來能源結構的轉變,還需要配套可調節性好的火電作為備用電源。
丹麥地處北歐四國最南部,北部是芬蘭、挪威、瑞典,南部接壤德國,正好處在北歐與歐洲大陸的交叉點。這樣的地理位置,讓丹麥有條件充分利用周圍國家的能源稟賦來服務自己的風電,盡管丹麥自己的國土一馬平川,沒有開發水電的條件,但是與之接壤的瑞典、挪威有著歐洲最豐富、清潔的水電資源。而在丹麥南部,與之接壤的德國北部是風電基地,歐洲大陸有著大量的火電,法國有著數量不菲的核電,遠至南歐則是歐洲光伏資源最好的地區。周邊國家多品種的發電形式給丹麥的風電利用創造了條件。
要利用好周圍國家的能源,必要的硬件——輸電網必不可少。丹麥東西兩島之間,以及丹麥與周邊瑞典、挪威和德國之間都建成了400千伏和132/150千伏電壓等級為主的輸電線路。
因此,丹麥風電的備用電源主要不在國內,而在周邊國家。Energinet能源戰略高級顧問Vittrup對《財經》(博客,微博)記者介紹,周邊國家能夠接入到丹麥的總電力容量超過570萬千瓦,超過了丹麥國內約5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此外,丹麥還有約430萬千瓦火電和25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這些結合起來,保證了在風電出力較低時國內的電力供應。丹麥電網規模還在繼續擴大,目前,丹麥正在建設與荷蘭連接的輸電線路。
成熟的電力市場
連結不同國家的輸電網絡為丹麥高效利用新能源創造了基本條件,但要真正足額消納新能源,還離不開成熟的電力市場。
丹麥所處的北歐,是歐洲電力市場發端的地方。1991年,挪威最早建立本國的電力市場,到2000年,北歐四國全部加入,搭建起北歐電力市場,成立了交易中心——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 Pool),這一電力市場是歐洲乃至全球最早的跨國區域電力市場。
從2006年開始,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形成跨國區域電力市場,并且不同電力市場之間逐漸開始融合,能夠在區域內進行電力交易。2009年,在歐盟的主導下,歐洲成立了歐洲輸電網運營商聯盟(ENTSO-E),目前已經覆蓋了歐洲35個國家的42家輸電網運營商,這一聯盟的成立,其目的是為了促進電力、天然氣市場自由化,并通過融合各輸電網運營商,促進新能源的利用。
北歐電力交易所是一個電力現貨交易中心,交易形式以日前市場(day-ahead market)為主,輔之以少量的日內市場(intraday market)。
所謂日前市場,是指電力交易的購電與售電雙方需要提前一天向交易中心提交未來一天自己的供電能力和用電需求,并提出相應的報價。交易中心根據雙方的報價來進行匹配,并將結果通知到匹配雙方和電網公司。目前,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電力公司都可在一個統一的日前市場里報價。
在北歐電力市場里,每天中午12點前,購售電雙方需要向北歐電力市場報價,報價需要精確到每小時。報價結束后,交易中心根據報價計算出一個統一的出清價格,在下午1點前通知到交易各方,并將調度信息通知給電網公司,作為電網調度運行的依據。顯然,由于每小時的報價不同,第二天每小時的電價也是不同的。在北歐電力市場的官網上,可以查詢到每天、每小時不同國家或區域的電價。
日前市場的匹配能夠解決絕大部分的需求,然而電力難以大容量儲存,電力系統是一個即發即用的系統。一旦出現意外,比如用電方的需求臨時變化,或者一些發電機組的意外停機,風力比預測的更大等等,就會出現實際運行與日前市場提交的信息不匹配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日前市場之外,還有日內市場來平衡這種波動。
日前市場的匹配信息在下午1點前公布,然后從下午2點開始直到實際用電的一小時前,就都是日內市場的交易時間。購售電雙方可以隨時根據需要提出新的報價,這時候系統不會再計算統一的出清價格,而是按照最高買價和最低售價的原則進行優先匹配。
北歐電力交易所也在逐漸擴展自己的覆蓋領域,2005年,隨著一條丹麥至德國的輸電線路的建成,其業務拓展到德國。2010年開始,波羅的海三國逐漸加入,并在英國設立子公司開展交易業務。到目前,北歐電力交易所已經成為歐洲13個國家的指定電力市場運營商。
相比日前市場產生統一的出清價格,日內市場的價格波動性顯然要大得多。譬如風電由于具有零邊際成本的特點,一旦風力大于預測,就很容易報出低價,迅速拉低日內市場電價。隨著風電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風電出力不穩定的特點給市場帶來的波動也逐漸擴大,日內市場交易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北歐電力交易所官網的信息顯示,2015年,北歐電力市場內一共交易完成了4890億度電(同年中國用電總量為5.55萬億度),其中3740億度來自北歐及波羅的海國家的日前市場,1100億度來自英國的日前市場,還有50億度來自北歐、波羅的海及德國的日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