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的核電技術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盡管歐洲國家近年反核聲浪日益高漲,核電仍占比利時全國總發電量的近一半。國土面積狹小的比利時如何處理核電技術與民意之間的關系?民眾為何對核電沒有怨言?
位于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東南約90公里的蒂昂日核電站(葉平凡)
比利時核能研究中心中國事務負責人王立安介紹說,比利時在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上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例如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擁有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核廢料處理技術以及充足的資金來源等,其中有關核廢料處理的“伙伴計劃”最能回答上述疑問。
為此,記者來到了比利時唯一的中、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理場所在地、距首都布魯塞爾約一小時車程的代瑟爾市。
代瑟爾市市長克里斯˙范戴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核廢料處理是一個敏感話題,當地民眾過去一直對建設核廢料處理場持反對態度。經過多方長達8年的磋商,當地民眾和政府在2006年達成一致,同意在代瑟爾市建設一個永久性中、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理場。
據介紹,這個項目建成后將是一個地面處理場,配備完善的防輻射工程屏障,比利時所有的中、低放射性核廢料將在此掩埋長達300年。
比利時的核廢料處理由比利時國家放射性廢物和裂變材料管理局專門管理。管理局與比利時核能研究中心所在的莫爾市和處理場所在的代瑟爾市聯合制定了“伙伴計劃”。這一計劃不是簡單地提供資金補償,而是從實際出發,一方面通過多渠道溝通和磋商解除民眾對核輻射的擔憂;另一方面通過各種子項目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使民眾安居樂業。
范戴克介紹說,“伙伴計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磋商與參與。從一開始就讓民眾參與其中,是代瑟爾市民眾最終同意接受核廢料處理項目的重要因素。
從1998年開始,代瑟爾市就是否要建設核廢料處理場等問題開展廣泛磋商,參與其中的不僅有各個政黨,也包括青年組織、環境和體育俱樂部等各種民間團體。約有9500人口的代瑟爾市的民眾最終達成共識:建設核廢料處理場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也能給本地帶來發展機遇,例如,建設核廢料處理場能帶來就業機會。
比利時國家放射性廢物和裂變材料管理局還與多方合作,向民眾普及核能知識,消除不必要的誤解或擔憂。安全、環境與健康是民眾最為關注的三大問題。管理局表示,將運用當今最先進的技術來確保實現這三大目標:首先,采取一切措施確保核廢料的長期存儲安全;其次,將與研究機構合作,確保當地民眾身體健康以及周邊環境安全;最后,管理局還專門為代瑟爾市和莫爾市制定了核事故應急計劃。
此外,比利時政府還為兩市設立一個總金額達9000萬至1.1億歐元(1歐元約合1.1美元)的長期基金,用于支持兩市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項目,為兩市未來發展提供經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