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自消納率達88%,減少約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系統實現可監可控可優化......全球第一座LEED認證的凈零碳圖書館——傅雷圖書館的「零碳升級」實踐不但為建筑行業樹立了典型范本,也讓面臨“高碳困局”的各實體行業堅信,以數字化轉型為載體驅動能源結構性變革、推動能源低碳綠色發展是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企業數字化轉型要解決哪些難題?數字化和創新軟件如何為能源供需兩側能效優化提供驅動力?AI的快速發展對軟件及數字化轉型帶來哪些影響?近日,施耐德電氣副總裁、數字能效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魏嗣哲、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做客新華社「能碳Talk」,在聚焦能源轉型的當下,進一步探討了數字經濟與綠色低碳轉型如何雙向賦能,加速產業變革及發展。
數實融合 雙向賦能
能源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多目標系統,而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讓其復雜性又進一步放大。安筱鵬認為,“數字化轉型的邏輯起點是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能源利用開發的精準匹配,可以助推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服務。
既然已經獲知產業發展的密鑰,為什么眾多企業仍被困在數字化轉型的進程里?
基于施耐德電氣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實踐經驗,魏嗣哲認為科學的管理體系是企業轉型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任何企業在數字化道路上邁出第一步之前,都需要設定清晰的戰略目標,規劃實踐路徑,組建專業人才和管理團隊。
此外,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需要企業乃至全社會的長期投入和共同努力。企業的數字化投入是一條不斷向上增長的直線,而企業的數字化收益則是一條曲線,只有跨越了某個臨界拐點后,才能呈現指數增長。這就意味著,數字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可能看不到回報。
安筱鵬指出,“只有企業內部的數據能夠實現集成打通的時候,價值的拐點才會出現。”數字化轉型是對于企業運營能力、技術水平、未來戰略眼光的多重考驗。
需求下沉,技術上升
將目光投向電力行業,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由來已久。隨著減碳場景持續涌現,能源管理的難度和復雜度不斷提升,簡單的數字化技術手段也難以滿足需求。具有高專業性、高便捷性、高經濟性的綜合性的一站式管理平臺成為“剛需”,魏嗣哲強調。
施耐德電氣在6月創新峰會上,即將推出的全新一站式能源管理軟件“融平臺”,正是施耐德電氣為企業和產業鏈在智能配電、數字能效領域全面升級帶來的利器。該平臺基于“運、管、維”應用場景,融貫設備級、站房級、企業級系統三大層級,融惠設計、建造、運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安全運行、資產管理、綜合治理、能效管理的四維價值融合,助力行業實現“雙轉型”。
AI讓能源管理“蝶變”
在數字化時代,AI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以其驚人的速度和影響力重塑著世界。然而,當AI的觸角延伸至能源領域,它扇動的翅膀帶來的不僅是技術升級,而是一場革命。
在安筱鵬看來,“AI的作用絕不僅僅是聊天、生成圖片或創作視頻,實體經濟才是AI大模型應用的主戰場。”AI技術與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的結合,能夠為碳排放管理插上智能化翅膀,更快速、高效地完成能源管理優化任務,重塑生產力與效率。
基于對AI領域的持續探索和投入,施耐德電氣正在積極解鎖人工智能的未來,為能源市場“雙碳”變革提供加速度。2023年,施耐德電氣推出的EcoStruxure™ AI引擎,可通過數據管理、AI建模、模型運維、AI應用商店四大人工智能功能模塊,助力用戶提高效率與創新能力。此外,在施耐德電氣即將推出的軟件“融平臺”當中,AI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化技術與實體產業的融合,能夠釋放巨大的發展潛力,AI大模型和算法將成為能源管理發展道路上的強勁動力。”魏嗣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