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報告稱,在供暖需求增長以及清潔供暖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的熱泵銷量有所增加。通過熱泵實現電氣化可為供暖脫碳提供關鍵杠桿,助力能源和氣候目標的實現。
熱泵是一種在高位能(一般為電能、熱能)的驅動下,將低位熱源(通常是空氣、水或土壤)的熱能轉移到高位熱源的
節能裝置,從而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供暖等服務。它不產生熱量,而是將外部能量傳遞到房屋內部,能減少能耗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由國際能源署與清華大學合作編寫的這份報告概述了熱泵在中國建筑、工業和區域供暖領域的情況,并探討了加速部署的潛力。報告指出,供暖約占全球工業和建筑能源使用量的1/5,約占能源行業排放量的1/4。通過熱泵實現電氣化,為低溫和中溫供暖脫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報告稱,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建筑用熱泵市場,占全球銷售額的1/4以上。2023年,中國是全球熱泵銷售額唯一增長的主要市場,增幅高達12%。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熱泵為區域供熱網絡、建筑和工業領域的熱能脫碳提供了最有效的選擇之一。中國還利用熱泵系統地促進了水泥等工業部門的余熱回收。利用熱泵提供生活熱水的做法也正在興起,尤其是在城市地區和商業建筑中。
在談及擴大熱泵部署的潛力時,報告認為,中國建筑行業和輕工業的潛力最大。中國建筑中安裝的分散式熱泵目前占全球裝機容量的1/4,總裝機容量超過250吉瓦,約占建筑物供熱需求的4%。考慮到中國的碳中和目標,這一總裝機容量到2050年預計將達1400吉瓦,滿足25%的建筑物供熱需求。
報告還指出,中國是熱泵技術創新和制造領域的全球領先者。2022年,中國生產的熱泵約占全球熱泵銷量的35%。目前中國熱泵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