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回聲報》網站5月21日發表OFI資產管理公司原材料經理邦雅曼·盧韋的文章,題為《能源轉型,命懸一“(長)線”》。全文如下:
如今,能源轉型似乎正在穩步推進……無論是歐盟提高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納入生產的目標,還是美國實施低碳技術支持計劃,抑或中國每年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占全球的近一半,世界似乎都明白這一緊迫性。
但是又一次,魔鬼隱藏在細節中,一個新的盲點正在世界各地宣布的計劃中逐漸顯現:生產低碳電力是一回事,分配低碳電力是另一回事。電力傳輸基礎設施,主要是高低壓線路,以及穩定電網所需的存儲能力,是我們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
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次要問題,用戴高樂將軍的話來說,后勤部門將會跟進,但數字令人不寒而栗!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估算,我們需要1.52億公里的電線來輸送脫碳經濟所需的電力,這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它也是目前電網的兩倍。
這一轉型的成本也令人目瞪口呆。能源轉型委員會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電網所需的投資成本幾乎相當于發展低碳產能所需的投資成本!
時間緊迫,因為電力基礎設施的缺乏已經導致能源轉型的嚴重延遲。因此,在2022年的美國,大多數并網項目從2017年開始就在等待!在英國,聯網請求從每年40個增加到去年的600個。如果所有待決項目都能通過消除這一限制來完成并連接起來,那么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這就可以增加相當于美國目前的總裝機容量!
因此,工業努力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迫切需要發展必要的培訓渠道,而且要盡快做到這一點:在美國,找電工已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工資水平也在飆升。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適當的監管框架。實施激勵措施似乎至關重要,改造連接審批程序也是如此。
因此,能源轉型命懸一“線”,如果不迅速做出反應,我們遏制全球變暖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在認識到金屬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以期解決這一問題之后,迫切需要將這一問題提高到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