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四月的海陽,春風拂面,大地綻綠,處處涌動著干事、興業的熱潮。近日海陽核電廠區,施工工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更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隨著4號機組核島第一罐混凝土順利澆筑,國家電投海陽核電二期工程又迎來一個新的節點,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提速快跑”。海陽核電二期工程包括3、4號兩臺機組,3號機組已于2022年7月開工,兩臺機組于2027年建成投運。
據悉,海陽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采用自主設計、國產化的CAP1000技術,由國家電投山東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核電”)建設運營,單臺機組額定容量為125.3萬千瓦,達到國際最高安全標準,機組設計運行壽命60年。二期工程建成投運后,海陽核電4臺機組運行,總裝機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年發電量約為400億千瓦時,可滿足5200余萬居民一年生活用電需求。
助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核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能源,備受世界各國矚目。據了解,1千克鈾235裂變以后產生的能量,大致相當于2700噸標準煤充分燃燒釋放的熱量。目前,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已成為山東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據統計,海陽核電一期工程自2019年投運以來,已累計發電超過890億千瓦時,節約原煤消耗約3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100萬噸;二期工程建成投運后,海陽核電4臺機組每年可節約原煤消耗約17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200萬噸,減排效應相當于種植闊葉林約8.8萬公頃。優美的生態環境,也成為珍稀鳥類棲息天堂,在海陽核電3000畝的廠區內,“鳥中熊貓”震旦鴉雀、白頭鵯、斑鶇鳥、北紅尾鴝、戴勝等珍稀野生鳥類頻頻現身,銜枝筑巢、繁衍生息……
打造核能長輸供熱樣板。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在確保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在國內率先開展大型壓水堆熱電聯產研究與實踐,分階段建設“暖核一號”核能供熱工程。2019年到2023年,從全國首個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到全國最大核能供熱項目,從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再到跨區域核能供熱,“暖核一號”為我國核能創新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作出了新示范。海陽核電二期工程投運后,4臺機組將具備3600兆瓦的核能供熱能力,每個供暖季可提供熱量約4000萬吉焦,滿足約400萬居民的清潔取暖需求,將為我國核電基地大規模、遠距離、跨區域開展零碳供熱提供新方案。
拉動有效投資促進就業。大型核電項目歷來是穩增長利器,作為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核電項目一次性投資金額大、產業鏈條長、建設周期長,建設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機電設備及建筑、施工安裝和設計技術服務,可對相當多的產業形成直接和間接拉動作用。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建成投運后,可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全生命周期對產業鏈貢獻高達上千億元,有助于擴大有效投資。記者從山東核電了解到,依托海陽核電項目,成立了海陽和萊山兩個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吸收投資逾千億元,形成包含設計、研究、加工、制造、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若4臺機組全部投產,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4500余個。
為確保4號機組開工后高質量建設,山東核電與中國一重集團、哈電集團、東方電氣集團、中國二重集團、上海電氣集團等380余家供應商簽訂了設備供應合同,進一步推進設備國產化研發和應用,同時建立了動態閉環的風險識別和應對機制,不斷提升供應鏈的風險監測和防范能力,確保設備供應鏈穩定和自主可控,有利于三代核電產業鏈體系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春和景明,共許佳期。隨著海陽核電4號機組的開工建設,一幅讓能源結構更“優”、潛力更“大”、底色更“綠”的高質量發展新圖景正徐徐鋪展。山東將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實施核能高效開發利用行動計劃”“打造核能強省”目標,依托沿海核電廠址資源和產業基礎,著力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核能綜合利用基地、核能產業基地、核能科技創新基地,培育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到2030年,全省在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130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