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1月2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煤炭行業1.5億噸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已超額完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健奇也表示,相對于前幾年的大落大起,2017年的煤炭行業發展較為平穩,企業效益整體向好,但改革與轉型的難題依然未破。
在今年備受矚目的兩會上,煤炭行業的專家、企業高層、一線代表是否關注了這些問題?又有哪些建議?
凌文:煤炭業兼并重組一定會有大動作
對于今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的新變化,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總經理凌文表示,國家對煤炭去產能的政策沒有變,“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沒有變,這種兼并重組也是中央提倡的趨勢,具體到每一個兼并重組的行為不好說太多,但煤炭行業今年一定會有大的、漂亮的動作,這也是我所期待的。
備受關注的民用煤方面,凌文則指出,目前有潔凈煤技術,即煤炭經過加工,能夠將煤中的硫、氮氧化物先提取出來,然后將處理后的煤炭配合潔凈爐具供百姓燃燒,這樣不會排放出致霾物質。
據凌文介紹,在國內,伴隨著霧霾現象,“去煤化”輿論似乎已成為主論調,部分地區甚至脫離實際地采取“一刀切”的限煤措施,產生了負面影響。
然而,凌文表示,從必然性看,我國能源國情決定了煤炭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其中包括煤炭歷史地位、現實資源稟賦、未來能源結構等多種因素。
從可能性看,技術創新為煤炭成為清潔能源提供了保障。凌文表示,我國煤炭工業整體上已改變了過去落后的形象,生產安全、采煤工藝、裝備效率均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等企業甚至達到了世界同行公認的先進水平。
盧曉光: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50%,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為加快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建議,建立電代煤可持續發展機制,促進北方冬季清潔取暖。
盧曉光介紹,河北南網已累計實現電代煤21.53萬戶,完成燃煤鍋爐替代5100臺。進入冬季以來,采暖負荷快速增長,達到570萬千瓦、同比增長103.6%,電網最大負荷達到3109.7萬千瓦、同比增長12.8%,首次出現冬季電力供需缺口,實施有序用電錯峰97.5萬千瓦。隨著電代煤范圍擴大,2018至2020年河北南網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大。而且,河北配網基礎相對薄弱,配網戶均容量不足2個千伏安,與電代煤用戶不低于8千伏安的要求差距較大,需要進行大規模電網建設改造。
為推動電代煤加快實施、有效運行,盧曉光委員認為,需著力解決河北電力供需緊張、建設改造投資需求大、運營成本有待疏導等問題。他建議,研究出臺支持清潔取暖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現有可再生能源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等資金渠道,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支撐力度,對電采暖配套電網、儲能蓄能等設施建設給予政策補貼;完善價格與市場化機制,出臺發電側峰谷電價政策,將清潔供暖用電納入市場化交易,降低電供暖成本;盡快出臺電力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支撐電網企業在偏遠地區做好電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
袁亮:利用好關閉煤礦資源間接推動煤炭去產能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提出《關于去產能及關閉煤礦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袁亮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煤礦7100處。預計到2020年,我國去產能煤礦數量將達到1.2萬處,到2030年將達到1.5萬處。煤礦關閉或去產能后,仍賦存多種可利用資源,比如地下空間、水、煤及共伴生資源、土地等。
為此,他建議將去產能礦井資源開發利用納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統籌部署、科學規劃,把握去產能礦井開發利用的挑戰和機遇,實現資源精準開發、科學閉坑與災害治理、去產能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恢復美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
董林:取消煤礦工人0到6時的夜班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掘進一隊副隊長董林表示,他的關注重點是煤礦工人的權益。
“提議煤礦取消0時到6時的夜班。”董林解釋,煤礦工人上班多實行倒班制,然而到了后半夜,人受生物鐘影響容易打盹兒、走神兒,這與之前休息的好壞沒有關系,而是一種自然規律。從安全角度出發,這種排班制度存在隱患。
董林認為,一方面,煤炭產業受去產能、產業升級轉型等政策影響,沒有夜間開工的生產壓力;另一方面,煤礦工人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充分休息、陪家人等訴求,也希望減少夜間勞動對于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