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不能“單打獨斗”。
身處變革時代,沒有一家企業能靠“孤軍奮戰”應對能源轉型的挑戰。以前那些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如今卻能緊密“牽手”。最近這些年,殼牌等國際巨頭正紛紛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展開合作,中國石化等本土石油巨頭也頻頻向電車企業伸出“橄欖枝”。他們到底是看準了什么業務機遇?這種組合又將結出怎樣的成果?
01 瞄準補能賽道
能源轉型背景下,石油巨頭積極謀求業務拓展,將關注的目光匯聚在了快速崛起的新能源企業身上。前幾天,汽車市場傳來了“殼牌入股比亞迪旗下電動汽車投資公司”的消息。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60%降至20%,新增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為股東,持股比例達80%。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投資,以及充電樁與充電站的投資、建設等。
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比亞迪可謂是做到了全球矚目,不僅成為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還成功奪得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桂冠。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汽車銷售186.85萬輛,以超55萬輛的優勢,領先特斯拉的131.39萬輛,登頂全球。殼牌雖然是石油公司,卻在新能源領域有著廣泛布局,這其中就包括與新能源汽車密切相關的充電業務。由于被視為未來成長性業務,殼牌對充電賽道十分青睞。自2017年收購了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充電供應商之一的NewMotion之后,殼牌便大踏步邁入了充電行業。目前,殼牌已在世界范圍內建成9萬個充電終端,并計劃到2025年建成50萬個充電終端,到2030年,這一數據將被擴展到250萬個之巨。在中國,殼牌所布局的充電終端已經超過了3000個,既利用其自身的加油站加裝充電裝置,也尋找合作伙伴合作共建。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企業由于在中國擁有廣闊的用戶市場,自然就受到了殼牌的關注。殼牌在補能領域的運營經驗和前瞻性布局,也能為比亞迪提供助力。充電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直接影響著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偏好,能否打造出成熟的補能體系,早已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決勝于當下及未來的關鍵因素之一。
02 強強聯合
“駕駛比亞迪電動汽車,去殼牌充電站充電”,雙方試圖為用戶打造出這樣一幅應用場景。
在此前的2022年3月份,兩家公司就已簽署了全球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能源轉型,攜手提升比亞迪用戶的充電體驗。根據協議,殼牌未來將為比亞迪的個人和商業客戶提供會員服務,覆蓋其充電漫游網絡上超過27萬5千個充電終端。雙方還將共同為比亞迪在歐洲的客戶開發車隊解決方案和專屬充電服務。此外,雙方還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發展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該合資公司預計將在深圳運營一萬多個電動汽車充電終端,并有計劃未來擴展到中國其他城市。圍繞充換電等能源補給服務,殼牌在中國還和其他多家企業展開了合作。梳理來看,在2021年的11月,殼牌曾與蔚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充換電設施的建設與運營。根據協議,雙方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共建100座換電站,并從2022年開始在歐洲進行換電站的建設、運營試點工作。殼牌歐洲充電網絡將向蔚來用戶開放。雙方合作的首座充換電站——廈門同安殼牌站,已于2022年8月份實現了正式上線運營。和殼牌“牽手”的還有北汽新能源。2022年9月9日,殼牌與北汽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充換電等能源補給服務領域展開合作。據介紹,雙方將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在公共超充站、車隊大客戶充電解決方案、出租車、網約車大客戶換電站等業務方向尋找合作模式,并針對充電技術,合作探索超級液冷快充、冬季速熱、光儲充檢一體化、高效率慢充等行業先進充電技術的落地及推廣。
03 石油公司大舉入局
當然,看準了這片“新藍海”的不僅有殼牌。處于發展中的充電市場如今魚龍混雜,“頭部玩家”的動作格外引人矚目。例如,早在2019年,bp就與滴滴宣布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建設新能源車充電基礎設施,這場“跨界聯姻”在當時被看作是十分奇妙的組合。在2021年,雙方成立的合資企業“碧辟小桔”實現了充電業務碳中和,bp對此表示,在中國境內使用碧辟小桔充電網絡充電的所有客戶將獲得碳中和充電服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本土石油企業也抓住趨勢,展開前瞻布局。作為國內最大成品油銷售企業,在中國擁有3萬座加油站的中國石化,積極尋求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合作,并將這視為實現自身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之一。依托網點優勢,2021年以來,中國石化與蔚來汽車、奧動新能源、玖行、伯坦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布局快充、超充、換電等業務。中國石化計劃到2025年充換電站拓展到5000座,隨著計劃的落地推進,視野范圍內,中國石化興建的充電站正在肉眼可見地增多。一邊是老牌石油公司,一邊是近幾十年飛速成長的新能源企業。在各自傳統主營業務領域相距甚遠的公司,卻能在充電站找到“相遇”的交匯點。發揮各自的優勢,強強聯合,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