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有序推進,取得顯著成效,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進行,風、光新能源進入平價發展新階段,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電力交易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司長戴俊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電力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經歷了 “從無到有”的歷程。“雙碳”目標的提出開啟電力市場化改革新篇章。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 《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標志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新篇章開啟。
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
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以來,按照“先試驗、后總結、再推廣”的原則,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逐步構建了以中長期交易為
“壓艙石”、輔助服務市場為“調節器”、現貨試點為 “試驗田”的電力市場體系。
戴俊良介紹,在去冬今春能源保供中,中長期市場保供應穩定、輔助服務市場保系統運行安全、應急調度交易保突發處置的市場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中長期市場“壓艙石”作用凸顯,2021年年度、月度交易電量超95%,有效穩定了電力供需。
今年是落實 “十四五”規劃以及 “雙碳”目標的關鍵之年,電力市場要向 “從有到優”升級,發揮對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支撐作用。
戴俊良指出,首先,加快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進一步規范各層次電力市場秩序,健全中長期、現貨交易和輔助服務交易有機銜接的電力市場體系;深化市場機制,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省間壁壘,提高大范圍資源配置效率;加快電力市場標準化建設進程,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框架,統一與市場相關的名詞概念、數據口徑和技術標準。
其次,進一步完善電力市場功能。持續推動電力中長期交易,發揮其平衡長期供需、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作用;積極穩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引導現貨市場更好發現電力實時價格,準確反映電能供需關系;完善深化電力輔助服務市場,豐富交易品種,健全價格形成機制,更好體現靈活調節性資源的市場價值;培育多元競爭的市場主體,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
再次,加強市場交易秩序監管。督促市場成員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政策,遵守市場交易規則,完善交易組織流程,規范電網企業代理購電行為;夯實市場運營機構主體責任,加強對市場運營情況的監控分析,做好電力電量平衡和信息披露工作。
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自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第一批電力現貨交易市場試點以來,我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
具體來看,廣東、山西、山東、四川、甘肅5個試點地區已于2021年啟動現貨不間斷試運行,并持續運行至今,期間結合試運行情況對規則進行了更新迭代;浙江和蒙西近期更新了現貨市場相關規則,浙江將在新規則確定后開展現貨市場模擬與調度試運行,蒙西于2022年6月1日啟動連續結算試運行;福建自2020年啟動長周期結算試運行以來,一直以發電側單邊參與方式開展,近期正修訂市場交易規則,待通過后推動模擬與結算試運行。2021年3月,上海、江蘇、安徽、遼寧、河南、湖北等第二批現貨試點名單公布。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啟鑫介紹,目前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共有14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其一,充分體現了現貨市場對電力資源的價格發現作用。在現貨市場機制下,市場主體提前申報供給與需求投標,并由市場運營機構統一出清,形成分時段市場出清價格,體現了電力能源不同的時間價值屬性;在系統網絡傳輸線路出現阻塞時,每個區域與節點會產生不同的電價,體現了電力能源不同的空間價值屬性。在不同時間與空間價格信號影響下,市場主體被引導更科學地用能。
其二,多元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并享受市場機制釋放的社會福利。目前許多試點地區已實現發電、用電雙側參與,通過雙側主體報量報價形式,共同參與資源優化配置。
其三,實現了中長期合約與現貨市場交易有效銜接。一般而言,市場80%以上的交易電量在中長期交易中鎖定,以規避風險。但是很多中長期交易合約只確定了電量與價格,未就詳細電力結算曲線達成一致,與現貨市場銜接存在難題。部分試點省區已提出現貨市場標準化結算曲線等解決方案,實現了中長期交易與現貨市場高效銜接。
新能源進入平價發展階段
一直以來,我國對新能源主要采用 “保量保價”的保障消納政策,有力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同時,也為實現能源轉型和 “雙碳”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中國電力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介紹,截至2022年6月,風、光新能源裝機達到6.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27.82%,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技術與成本優勢日益凸顯,除海上風電外已進入平價發展新階段。
從全國總量來看,集中式新能源電站參與市場交易比例相對較高。調研數據顯示,大型能源企業新能源交易電量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28%以上,預計2022年新能源交易電量市場化比例達到30%以上。未來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成為必然趨勢。
從各區域來看,新能源占比低的地區以“保量保價”的保障性收購為主,新能源上網電量執行批復電價,不參與市場化交易。新能源占比較高的地區,如華北、西北、東北等多數省份以 “保障性消納+市場化交易”方式消納新能源,“保量競價”電量參與電力市場,新能源自主參與各類市場化交易,由市場形成價格。部分省份新能源可自行選擇是否進入市場,根據電網季節性消納能力變化選擇是否通過市場交易減少棄電量。
從參與程度來看,各省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程度不同。以西北為例,部分省份下達的保障性利用小時數較高,如陜西2021年僅有15%的新能源電量參與市場,青海則已全部參與,其他省份新能源市場化上網電量比例在15%至65%不等。
從市場范圍和形態來看,跨區跨省和省內等市場都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跨區跨省市場有新能源與火電打捆參與中長期交易、跨省區可再生能源現貨交易以及跨省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省內市場包括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交易品種有電力直接交易、自備電廠替代交易、發電權交易、合同轉讓交易、綠電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