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祖國西北一隅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狹小,人口不多,經濟欠發達,但就是這樣一片6.64萬平方千米的狹長土地,卻是一塊特高壓的福地,更是一片新能源的沃土。搭載著特高壓電網的“順風車”,寧夏新能源發展迎來春天。
特高壓助推“寧電外送”
1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毛烏素沙漠腹地放眼已是一片雪原,在地處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上海廟鎮境內,±800千伏伊克昭換流站建設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寧夏送變電工程公司伊克昭換流站項目經理商赤民正在調配人手,對站內750千伏電氣安裝進行最后的施工。今年,隨著橫貫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6省區的上海廟—山東特高壓工程建成,來自寧夏北部的優質電力將輸送到千里之外的山東。
如果說2011年投運的±660千伏寧東—山東直流工程開啟了“寧電外送”的大門,寧夏豐富的電力資源首次實現大規模外送,那么2016年投產的±800千伏靈州—紹興特高壓直流工程則一舉將“寧電外送”能力提升到了1200萬千瓦。而預計今年投產的上海廟—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更是成為一條連接西部邊陲到黃海之濱的“電力絲綢之路”,額定外送能力達到800萬千瓦,成為“寧電外送”的又一強大助力。
如今,寧夏首條電力外送通道±660千伏寧東—山東直流工程已安全運行7周年,日均送電量近8000萬千瓦時,累計送電超過2014億千瓦時,相當于外送電煤1.13億噸,拉動寧夏當地配套設施投資過千億元。而靈紹直流工程也已累計向浙江送出電量274億千瓦時。兩項工程在保證華北、華東電力持續可靠供應的同時,為解決西北其他省份富余新能源消納做出了突出貢獻。
實際上,作為典型“小省區、大電網”的寧夏,早已從“寧電外送”中嘗到甜頭。
1月18日,記者從寧夏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寧夏電網2017年外送電量突破400億千瓦時,達到433.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40%,創歷史新高。而從2011年以來,寧夏電網通過特高壓直流工程,已累計外送電2432億千瓦時,實現了自治區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為自治區結構調整、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重利好貢獻了力量。
“‘寧電外送’工程改變了寧夏當地的工業格局。”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馬堅介紹,“這種點對點的輸電方式,直接連通供需雙方,讓寧夏和華北、華東地區有了能源‘直通車’,體現了寧夏優勢資源就地轉化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發展思路。”
新能源并網水平全國領先
駕車行駛在寧夏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上,所有的司機都會有兩個最直觀的感受:第一是路寬車少,第二是道路兩旁大型的風電機組和一望無盡的光伏板舉目皆是。
八面風來,風光無限。風從西北吹來,吹生了新能源狂飆般風起云涌。經過14年的高速發展,如今的寧夏已在沿中部干旱帶香山—羅山—麻黃山一線,南部山區沿西華山—南華山—六盤山一線,以及西部沿賀蘭山東麓一線形成了8個規模宏大的風電光伏產業集群,遍布寧夏全境。
截至2017年年底,寧夏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裝機總量達到1596.65萬千瓦,占寧夏電力裝機總量的40.4%,新能源裝機占比西北第一。寧夏正在成為中國大規模推廣應用“綠色能源”的重要基地。
“電源點多,但不窩電;新能源多,但不棄電!”這是中外電力專業人士對于寧夏電網的普遍認知。在寧夏新能源優惠政策和特高壓電網的雙重護航下,寧夏電網新能源棄電量、棄電率遠低于國網指標要求,新能源并網水平始終處于全國領先,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外送型電網更好消納新能源樹立了典范。
“得益于特高壓工程的建設,讓我們可以把綠色電力送到千里之外。”寧夏電力交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躍龍介紹,“2017年,通過銀東直流和靈紹直流外送通道,寧夏外送新能源達到21.4億千瓦時,今年,隨著上海廟—山東特高壓工程投產,預計這個數字還將大幅增加。”
據統計,2017年,寧夏電網通過特高壓外送通道,完成跨省電力交易4476筆,交易電量61.42億千瓦時,降低新能源棄電率約兩個百分點;完成跨區交易335筆,凈送出電量4.67億千瓦時,降低新能源棄電率約三個百分點。同時,國網寧夏電力還通過積極開展現貨交易,探索開展火電與新能源打捆大用戶直接交易模式,既確保了外送電量平穩增長,又實現了新能源的跨省跨區錯峰消納。
經過幾年努力,寧夏外送電省份由原來的青海、西藏、山東三省(區)擴展到目前華中、華東、西南、西北地區的十幾個省份,華電、大唐、中電投等17家風力發電企業參與了跨區交易,占寧夏參與交易發電企業的半數,風電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形成了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和地方經濟多方共贏的外送電市場。
未來,隨著“十三五”電網發展目標的實現,寧夏電網將形成以750千伏雙回環網為骨干網架、支撐3回大容量直流外送、各級輸配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電網網架結構及智能化水平將得到明顯提升,一個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的送端電網將全面形成,進一步為寧夏電網提升調峰能力、消納更多新能源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