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俄核能合作典范項目”的田灣核電站是我國重要的核電基地之一,華東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經過20余年建設,田灣核電站已發展成為全球在建加在運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目前,田灣核電基地已建成6臺機組,累計發電量超3300億千瓦時,等效減排二氧化碳2.7億噸,減排效益相當于在長三角地區新增種植超過10.2萬公頃綠色森林。
近年來,田灣核電站不僅在管理、運營、環境保護上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號召,更是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7、8號機組建設全流程。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兆華說,我們專門制定了綠色施工方案,高標準謀劃工程環保工作、高標準加強文明施工、高水平應用綠色環保技術,通過“綠色施工”打造“綠色工程”,切實做到了以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國家綠色能源基地的目標任務。
綠色理念 全流程融入施工事前事中
參與7、8號機組建設的所有處室都制定了一系列生態環保“護欄”。
工程計劃處副處長吳俊剛說,從做工程計劃開始就明確要綠色施工,要求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 ,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
“我們從合同設計就融入了環保理念”,工程設計管理處處長韋松余說,“首先必須要滿足現行的法規、標準和規范。我們還結合以往工程經驗,流出物排放、固體廢物最小化等設計工作進行了再優化,比如流出物排放優化設計了3個約150m³的監測槽,優化了流出物檢測的頻率。”
核電機組很多設備原材料都是金屬件,為了降低設備生產對環境的影響,設備制造商也是精挑細選。“金屬件的生產如果不規范就會造成環境污染。”設備采購管理處的李國寧說,我們從眾多的設備制造商中選擇具有環保資質的企業參與,還會現場檢查分包商是否按照行業準入要求進行生產。
工程建設參建單位、部門接口眾多。過去都是需要現場確認了解工程進展,工程建設部門牽頭創建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統,讓管理信息化、精細化。工程建設處負責人付名軍說,通過系統大屏就可以實時了解現場環境、人員和車輛統計信息、高風險作業及各種報警信息等,值班人員可以通過電腦實時處理,并配合廣播系統對現場人員進行直接管理。目前系統一期項目已投用。
綠色施工 摳住各個方面每個細節
在建設現場,綠色施工涵蓋了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節地與施工用地保護六個方面。
以揚塵為例,所有施工車輛都要求經過清洗才能出門。針對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現場也要求采取灑水、地面硬化、圍檔、密網覆蓋等措施。
環境應急處處長韓洪佳介紹,目前密目網覆蓋總量約137萬平米,施工廠界設有5臺大氣在線監測設備,經過測算,PM2.5監測數據日均值約37ug/m³左右,PM10監測數據日均值在55ug/m³內,滿足環保要求。
混凝土攪拌站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的耗能大戶。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對原有的砂石廠攪拌站進行了全面改造,引進干法制砂生產線代替了原有的濕法制砂工藝,并對生產線及攪拌機組實施了全封閉。
工程建設處劉淵說,傳統的濕法生產線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進行洗砂,干法生產線不需要水,不僅降低水資源消耗,也減小了受冬季氣候的制約因素,砂子里面泥粉和石粉量比例可以保持穩定,從而保證砂子的級配質量。
施工團隊引入廂式壓濾機,對建設期間泥漿進行處理,減少泥漿排放。根據建筑物實際特點,優選屋面或外墻的保溫隔熱材料系統和施工方式,如保溫板粘貼和干掛、聚氨酯硬泡噴涂、保溫漿料涂抹等,保證保溫隔熱效果,減少材料浪費。
節水理念也融入了施工現場的方方面面,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均設立循環用水裝置,辦公區、生活區的用水也都納入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廠區噴淋等降塵設施多是來自收集處理系統的循環用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供水管網也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工程建設處相關負責人說,對混凝土攪拌站點等用水集中的區域和工藝點,還有專項計量考核。
針對現場眾多的施工裝備,施工團隊建立了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狀態。
工程計劃處相關負責人說,施工機械設備也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避免大功率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采用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有效節能。
田灣核電7、8號機組分別于2021年5月19日、2022年2月25日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工程重大里程碑節點均按照計劃如期實現。兩臺新機組建成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188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34萬噸,將有力推動江蘇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支撐華東電網和區域能源供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