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能源產業與區塊鏈相結合,會產生哪些火花?
近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螞蟻集團等聯合發布的《區塊鏈新能源技術應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展現了多個區塊鏈在新能源產業中的應用實踐案例,且根據應用場景的特點和技術要求,將區塊鏈新能源應用分為新能源交易場景應用、新能源企業管理應用、新能源產業鏈協同應用、新能源監管應用以及新能源保險應用等5類。
6月24日,貝殼財經記者從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鏈了解到,其通過區塊鏈+IoT技術的融合探索,率先在新能源產業中實現“上鏈”設備量突破500萬,覆蓋了新能源車、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電池等多個領域。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何桂立表示,物理設備的數字化上鏈,相當于開啟了產業數字化的“第二增長曲線”。
區塊鏈賦能新能源產業 提高業務透明度、工作效率
何桂立在昨日的一場線上研討會上表示,區塊鏈具有自由開放、融合性強等特點,是新型信任體系構建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新能源產業的很多交易、互聯場景當中,都有匹配度很高的應用需求。
“在具體實踐當中我們也看到,通過區塊鏈技術來鏈接能源物聯網設備,已經成為新能源產業上鏈的創新實踐。通過區塊鏈可信鏈接光伏、電池、新能源車等新能源資產,幫助底層資產完成數字化,實現了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真實影射。這一技術和應用,進一步打開了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想象力,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標志著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實體產業的價值流轉體系正初步建立。” 何桂立稱。
《白皮書》披露了多個區塊鏈技術與新能源產業結合的典型案例,以光伏產業為例,國家對分布式光伏能源的扶持力度較大,分布式光伏的客戶數量呈爆炸式增長,電網營銷和財務活動的工作量也隨之劇增,單靠人力統計和核對報表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各部門之間數據流通不暢,存在數據壁壘。
區塊鏈技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遠光軟件通過在光伏結算業務的申請、計量、采集和用電費用的核算步驟中引入區塊鏈技術,將電價標準、業主信息、電量數據等信息形成財務與營銷共識上鏈,在用戶、業務和財務三大主體之間進行數據共享,消除數據交叉核對,用戶可以通過訪問區塊鏈獲取當前業務進度,以及實際電量數據,財務也能夠根據業務數據快速完成訂單核對,同時還能夠通過將財務的計費、計稅等規則形成智能合約上鏈,實現計費、計稅自動完成,降低人為失誤。
此外,該項目還引入了發票機器人,將用戶、業務和財務三大主體緊密聯系,構建一個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的發票數據網絡,進一步降低人力工作量,提升數據流轉效率,這樣一個結算系統連接了客戶端和供給端。
可以發現,通過區塊鏈技術,光伏產業實現了數據防篡改、業務更透明、工作效率更高,拓展了整個產業鏈中下游的流通渠道。
螞蟻鏈“上鏈”新能源產業設備破500萬 覆蓋多個領域
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鏈在相關領域也有突破,其通過區塊鏈+IoT技術的融合探索,率先在新能源產業中實現“上鏈”設備量突破500萬,主要覆蓋新能源車、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電池等多個領域。
更早前的2021年6月,螞蟻鏈曾推出首批無線通信模組AntChain MaaS,通過基于設備唯一特征的可信根,讓終端設備自動連接區塊鏈,實現物聯網數據可信上鏈,并進行全流程加密,進行了物理資產可信上鏈的第一步探索。
何桂立表示,物理設備的數字化上鏈,相當于開啟了產業數字化的“第二增長曲線”。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數字化物品在區塊鏈上流轉,企業對區塊鏈與其他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程度,將深刻影響其數字化轉型的質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