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輛、虧一萬”
“特斯拉和 SpaceX近期在原材料和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通脹壓力。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3月13日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上述信息,而在3月13日前后,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先后進行3次提價。
3月10日,特斯拉宣布在中國銷售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高性能版和長續航版均漲價1萬元人民幣。3月15日又再次將上述車型的價格提高1.8萬元到2萬元不等,Model 3標準續航也漲價至27.99萬元。3月17日,Model Y標準續航版也漲價15060元至31.69萬元。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迎來一輪漲價潮,小鵬汽車、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榮威、長城歐拉、幾何汽車、威馬汽車、上汽大眾等在內的車企先后宣布漲價,大部分漲價幅度在1萬元以內,也有極個別產品漲幅超過萬元。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長城旗下歐拉汽車,該企業首席執行官董玉冬近日坦言,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該公司的熱銷車型歐拉黑貓“賣一輛、虧一萬”,被迫停止接單。董玉冬在一份聲明中稱,停止接單實屬無奈之舉,背景是目前缺芯少電的大環境。“以黑貓為例,2022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黑貓單臺虧損超萬元”,董玉冬說,“歐拉品牌遇到的問題,我相信也是行業面對的風險”。
電動車價格的上漲對購車者帶來直接影響,尤其是售價本就在幾萬元的微型電動車。由于上汽通用五菱在當地設有工廠,五菱宏光MINIEV是廣西柳州最常見的微型電動車之一,近期的漲價讓本想購買這款車的柳州市民盧先生陷入猶豫。“本來一輛車才四五萬元,現在又漲了幾千塊,感覺很不劃算了”,盧先生說,想買微型電動車本身只是為上下班代步,“多花近10%的價格還不如繼續騎電動車”。
瓶頸
“(當前新能源車)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有談妥,等談妥后也普遍會立刻漲價。”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近日公開表示,“戰爭、政治、疫情讓買車還能升值,美國二手車價格整體上漲了30%”。
正如李想提到的,電動車漲價已經是各國的普遍現象。今年3月中旬,特斯拉已經在美國將所有車型的售價提高4%—10%,而且提高了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市場的價格。在印度,當地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塔塔汽車也不堪成本上漲的重負。路透社援引該公司乘用車和電動汽車子公司董事總經理沙伊萊什·錢德拉的話說,全球原材料價格飆升,導致電池成本上漲約20%,這給公司帶來短期壓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塔塔汽車已經將其在印度銷售的一款電動SUV提價300美元,并計劃通過在汽車制造中增加本地采購來抵消部分成本。
從去年開始,電動車原材料已經開始緩慢漲價,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近期幾乎是直線上升。統計數字顯示,鋰、鈷、鎳等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今年都出現大幅度漲價。3月份電池級碳酸鋰市場綜合報價在50萬元每噸左右,而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僅為5萬元每噸。與此同時,鈷價也從去年初的每噸不到30萬元上漲至今年3月的每噸接近60萬元,上漲近一倍。
這一方面反映出原材料供應本身面臨的瓶頸,另一方面也是俄烏局勢的影響。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鎳金屬生產國,鎳是三元鋰電池正極的主要原料。由于俄羅斯于2月底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這讓市場擔憂鎳可能將面臨供給短缺的問題。
在電池原材料漲價的同時,“缺芯”問題仍在困擾著全球車企。近期,歐洲車載微控制器主要供應商意法半導體發出漲價通知,將從今年二季度開始調漲全產品線價格。談到漲價的原因,意法半導體表示,主要考慮到部分半導體零部件供應持續短缺,加上整體經濟環境與地緣政治因素對產業的沖擊短期仍難舒緩。由于該公司持續進行投資,材料與物流等成本也上漲,難以全部吸收成本,因此將從二季度起調整全產品線價格。
如何化解
對于電動車行業目前遭遇的挑戰,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3月26日表示,當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認真研究解決。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強化協作、共贏發展。
中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此前對動力煤價格投機的全面監管不同,由于電動車的一些關鍵原材料儲備均在海外,進行監管和調控存在一定難度。崔東樹表示,出于環保考慮,電動車的一些關鍵原材料在國內沒有大規模開采,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在此方面適當放寬政策。同時,國家也可以考慮暫時減少儲能項目,避免該領域與電動車行業爭奪動力電池。
一名動力電池行業的業內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建議稱,電池的成本壓力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化解,比如提升電池性能、多元化選擇供應商等。
對于未來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走勢,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研報稱,對俄制裁措施對全球貿易版圖的影響可能持續更久,尚未恢復的供應鏈面臨更大挑戰,關鍵材料局部供應鏈斷裂也可能造成潛在的需求破壞。
不過,崔東樹認為,目前電動車價格因動力電池供應不足上漲,但從長遠看,隨著供應短缺問題的消除和技術進步,電動車價格仍然會呈下降趨勢。(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