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吞”垃圾600噸,日發電量21萬度。投入使用近1年的鄱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如何確保垃圾處理無害化?日前,筆者走進位于游城鄉的鄱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探究竟。
筆者跟隨鄱陽縣綠色東方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漢的步伐來到集控室,發現集控室正中央一個偌大的LED屏幕里,垃圾焚燒爐里的熊熊烈火看得一清二楚。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腦完成各項操作。
據介紹,該發電廠主要有發電廠焚燒爐、煙氣凈化設備、氣輪發電機等設備,全套設備的操作指令都是通過DCS操作,工作人員在集控室可以看到垃圾從進場—焚燒—煙氣處理等核心工藝過程及運行情況全過程,垃圾焚燒能有效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同時,各項環保指標數據做到實時在線監測并實時上傳,接受社會監督。
該發電廠總投資4.16億元,設計總規模為近期日處理600噸生活垃圾,遠期日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接收全部鄉鎮(街道)生活垃圾。從去年5月26日并網開始到現在,共發電5600多萬度。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的填埋量,減小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填埋負荷,不僅安全環保,還能變廢為寶產生有用的能源造福百姓。“這個是反應塔,焚燒爐煙氣經過處理,焚燒后進入反應塔。”該公司鍋爐工程師胡滔介紹道,反應塔進行的叫脫酸處理,處理的工藝主要是通過半干法脫酸,去除垃圾煙氣中的氯化氫和二氧化硫酸性氣體,處理之后的煙氣進入布袋除塵系統。這種處理方式具有單臺爐的處理量大、燃燒效果好、技術成熟、運行穩定的特點。
反應塔的斜對面是氣輪發電機室,肖漢向筆者介紹了發電的原理,余熱鍋爐的水吸收了高溫煙氣的熱量產生蒸氣,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產生電能,電能再通過電網輸送到各地,實現垃圾處理的資源化。
發電的燃料不靠煤炭,而是來自于人們的生活垃圾,這印證了那句話——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