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火電依然是我國的主要電力生產方式,煤電資源優化配置仍然是我國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重大難題。從產業縱向一體化理論出發,研究山西煤電一體化的制度安排,可在分析山西不同地區煤和電資產專用性強度的基礎上,根據煤電產業鏈的特征提出相應的煤電一體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完善煤電產業市場,建立健全煤電產業合作機制、一體化的產業政策,積極推進煤電縱向一體化戰略,加強輸電網建設。
山西煤電一體化的可行性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煤炭產量迅猛增長,2016年達8.29億噸,是1985年的4倍多,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見圖1)。在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山西煤炭企業的單井產量、煤礦生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煤炭資源的使用效率明顯提高。表1顯示了經過資源整合后,山西目前的主要煤炭集團產量情況。山西本地的煤炭需求主要來自電力生產,相對巨大的煤炭供給,需求僅為30%。若度電煤耗以280g/Khm~320g/Khm計算,完全能夠滿足其電力產業發展的需要。
圖1 2000年~2016年全國及山西煤炭產量(單位:億噸)
表1 資源整合后山西主要煤炭集團的產量
山西目前已探明、估算的2000米之內的煤炭總量達6552.02億噸,是全國總量的11.8%;動力煤最低估計儲量為1279.01億噸,接近全省煤炭資源總量的一半。動力煤大部分賦存于大同煤田、寧武煤田、河東煤田及沁水煤田(見表2)。近年來,山西動力煤產量均維持在1.6億噸左右,2016年為1.75億噸。按照動力煤產量2億噸以及“十二五”期間48%的煤炭采出率,可測算出山西省煤炭查明保有儲量還可繼續開發的年限是287.78年。山西省預測煤炭總量還可繼續開發的年限是132.26年。
表2 山西動力煤儲量情況(2000 米以淺)
根據測算結果,從煤炭資源的保障程度看,按照目前的開采能力以及開采技術的不斷提高、資源的不斷發現,山西煤炭資源的可開采年限仍然非常可觀(見表3)。
表3 山西各地區煤炭可開采年限
山西煤電產業縱向結構
經過煤炭資源整合,山西煤炭產業的集中度顯著提高,但辦礦主體仍然較多,屬于壟斷競爭市場;而電力市場主要由五大電力集團和地方電力集團構成,寡頭競爭特征明顯,屬于寡頭壟斷市場。全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中,山西擁有晉北、晉中和晉東3個基地,不同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基地不同的產業鏈結構。
1.晉北基地
晉北基地位于山西太原以北,包括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區,擁有大同、寧武、河東三大煤田,涵蓋大同、河保偏、朔南、軒崗、嵐縣等6個礦區。區內的煤炭資源主要以動力煤為主,因而也是火電站集中的地區,且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及忻州等動力煤主產區。從煤炭企業看,晉北基地煤炭企業的數量較少,且企業規模較大。經過煤炭資源整合,該基地煤炭產業的集中度顯著提升,大型煤炭集團的壟斷勢力不斷增強,呈現出較強的寡頭壟斷特征。
根據統計資料,2016年晉北基地的產量為2.8億噸。其中,同煤集團及中煤平朔煤業的產量分別為1.65與0.92億噸,占基地總產量超過74%。從電力產業看,晉北地區的電力產業主要由五大電力集團,晉能集團、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格盟集團等地方電力集團,以及大型煤炭集團獨資或合資的電力企業組成。電力產業的結構與煤炭產業相似,寡頭壟斷特征也較明顯,主要由少數大型電力集團和大型煤炭集團所有,也屬于寡頭壟斷行業。
2.晉中基地
晉中地區煤炭能源基地位于山西中部、中西部,涉及范圍涵蓋太原、呂梁、晉中、臨汾、長治、運城等6市31個縣區。該基地的可開采煤炭儲量達到192億噸。西山礦區主要生產動力煤,也有少量焦煤;太原組為貧煤、無煙煤;東山礦區太原組煤炭賦存為貧煤,山西組為瘦煤,清交礦區山西組煤炭賦存為瘦煤、貧煤,均可以作為動力煤使用。
該基地煤炭企業的數量較多,規模相對較大,生產的煤炭主要是煉焦煤,動力煤產量較少。因此,晉中基地的煤炭產業對電力產業的壟斷勢力較弱,煤炭產業自身的壟斷競爭特征明顯。從電力企業看,晉中基地的電力產業主要由大唐集團、國電集團、華能集團、中電投及國投電力等大型電力集團所屬的電力企業組成,而地方電力集團和煤炭集團所屬的電力企業較少,該地區電力產業對煤炭產業的壟斷勢力較強,寡頭壟斷特征明顯。
3.晉東基地
晉東基地位于山西陽泉、長治和晉城等地區,由晉城、潞安、陽泉和武夏等4個礦區組成。該基地主要是無煙煤為主,生產規模達到全國第一。位于晉城礦區的山西沁水煤田南段,其無煙煤儲量占全省、全國的比例分別為1/2、1/4。武夏礦區位于沁水煤田的東中部,生產瘦煤、貧煤、焦煤、無煙煤等優質煤種,可用于動力、煉焦、高爐噴吹及化工。位于沁水盆地北部的陽泉礦區從規模產量而言是我國排名第一的無煙煤基地,煤炭賦存主要為無煙煤、貧煤、瘦煤和少量的焦煤,并擁有全國煤礦井下瓦斯排放量第一的絕對優勢。晉東基地煤炭企業種類數量大,既有陽泉煤炭集團在內的大型的煤炭類企業,也有包括蘭花煤炭集團在內的中型煤炭企業。晉中基地主要生產無煙煤,而無煙煤一般不太適合發電。
2016年,陽泉煤業動力煤產量為1082萬噸,晉煤集團動力煤產量為1117萬噸。相對于無煙煤產能,該基地動力煤的產能較少,煤炭產業對電力產業并沒有表現出較強的壟斷勢力。從電力產業看,晉東基地的電力企業主要由該基地大中型煤炭集團所有,相對晉北、晉中基地,該基地的電力產業對煤炭產業的壟斷勢力較弱。從基地內部看,煤炭行業的的市場優勢高于電力行業。
山西煤電一體化發展路徑
1.完善煤電產業市場
完善的煤電產業鏈一般由煤炭、電力、物流三類產業構成,完善煤電產業市場主要是完善煤電產業結構,以及建立完善現代的煤炭物流產業。
(1)構建新型煤電產業鏈
從煤電產業市場結構看,我國煤炭產業進入壁壘較低,發展粗放,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嚴重,安全問題突出;而電力產業進入壁壘高,寡頭壟斷特征明顯,競爭不充分,因而效率低下。釋放電力產業活力,離不開競爭機制的引入。這就需要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同時,應降低對電價的管制程度,減少煤電供需沖突。放松電力價格的管制可使電力價格逐漸趨向市場價格,使煤電產業協調發展,提高煤炭企業在煤電一體化中的動力。目前,國內鐵路的運輸規模及布局存在明顯不足,而公路運輸成本較高且難以滿足跨區域的煤炭需求。運輸成本在煤電成本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一體化的實現需要提升煤炭運輸效率。建議對現有鐵路運輸能力進行計劃協調,鼓勵煤電企業參股、控股、自營鐵路,多途徑有效降低煤炭運輸成本。
(2)營造開放、適度競爭的市場環境。
一般情況下,產業鏈越開放,企業就會面臨越強的競爭,產業鏈中的企業就會為了避免被淘汰而主動創新,提升競爭力;反之,如果沒有競爭或競爭程度不夠,則產業鏈中的企業就會缺乏創新動力。因此,在煤電產業鏈中應引入適當競爭,提升集團創新意識,進一步穩固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
2.建立健全煤電產業合作機制
基于山西煤電產業的現狀,要實現煤電產業穩定發展,實現利益最大化,離不開健全的體制機制。
(1)利益協調機制
煤電企業間以利益為紐帶,當產業鏈中一方的行為危害到另一方的利益時,就會使產業鏈趨于不穩定。煤炭行業作為電力行業的上游行業,供給的微小變化就可能引起電力行業較大的變化。因此,要實現煤電產業的平穩協調發展,應建立煤電產業鏈的利益協調機制,為產業鏈失衡提供適當補償。
(2)競爭定價機制
煤電企業應在競爭中謀合作,以合作促競爭,因此,需要規范競爭定價機制。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煤炭的價格變動會因其所處的上游優勢而對下游產業產生大幅度影響,并在整個經濟中傳導,產生連鎖反應。實現煤電產業利潤最大化,離不開規范有效的定價機制。
(3)溝通信任機制
產業鏈的維系,需要相關企業合理、及時地處理利益沖突,如果由于其中一方利用自身市場地位優勢獲取利益,動搖企業間信任的基礎,則產業鏈會面臨斷裂的風險。因此,應建立煤電產業溝通信任機制,形成關聯企業之間信息互通、彼此信任的良好合作模式,實現利益共贏。只有建立此種機制,才能將企業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化解于無形之中,發揮競爭定價及利益協調機制的作用,維護煤電產業鏈的穩定性。
(4)監管鼓勵機制
在建立監督管理體制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資金與信息流,廠商一方面享受資金信息便利;另一方面,面臨著較大風險。從總體上看,產業鏈為利益共同體;從微觀而言,每個參與的企業都有其特定的運營戰略、投資理念、目標市場。這就使得契約的監管執行及需求、供給方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風險。因此,除以溝通協調機制保障信息暢通、企業互信外,還需要以監督激勵機制維持煤電產業鏈的正常高效運作。
(5)構建產業鏈斷裂接通體制
機會主義行為的存在,可能會導致產業鏈的斷裂,從而導致資源損失、中間投入品失衡。要防范此類風險,構建產業鏈斷裂接通體制,維護產業鏈的穩定。
3.建立健全煤電一體化的產業政策
(1)繼續加強煤電產業的治理
煤炭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對于煤炭的需求一度呈現爆發性增長態勢,導致煤炭供不應求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為了擴大市場供給,國家從政策上支持鄉鎮小煤礦的發展,但小煤礦在豐富煤炭供應的同時,也客觀上形成了煤炭工業數量多、規模不夠、管理不嚴的格局,加大了政府監管的難度,形成了嚴重的浪費現象。1998年7月,國務院公布了下放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的管理權至地方的重大決策。同年11月,又出臺了“關井壓產”的重大舉措,目的在于保障煤炭產業的平穩協調進步。隨著資源整合力度的不斷加強,礦井數量、辦礦主體顯著減少,煤礦事故頻發、資源浪費嚴重、市場秩序混亂、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得到了緩解,山西省等煤炭產業在經過資源整合后,基本構建成以大集團公司控股、多種經濟并存的礦產形勢,產業集中度明顯增強,也為煤電一體化構造了良好基底。因此,未來應繼續加強煤炭產業治理。
(2)繼續推進電力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
從煤、電行業改革發展看,改革進度缺乏協調,不同步的改革進程可能導致煤電產業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當煤炭價格高漲時,往往產生“煤吃電”的現象;而當煤炭價格低迷時,又會產生“電吃煤”的現象。為了實現煤電一體化的格局,必須進一步加快電力產業的改革步伐,推進電力價格市場化。
(3)推動煤炭物流產業發展
通常,一個完整的煤炭產業鏈不僅包括煤炭產業和電力產業,還包括煤炭物流產業,現代煤炭物流系統是煤炭市場穩定運行的保證。為此,一方面,要組建現代化的新型煤炭物流企業,探索建立合理的物流運營體系,整合煤炭產業運輸的關聯企業,包括煤炭發運站、燃料公司、運輸企業等;另一方面,要為提高物流體系效率鋪路,進一步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縮減辦事流程,暢通部門溝通機制。
(4)制定煤電一體化的財政金融優惠政策
不同步的煤電改革進程,使得煤電產業的相關企業進行縱向一體化積極性不高。為了促進煤電產業實現縱向一體化,應出臺相關的鼓勵和支持性政策,尤其是財政金融方面的優惠政策,對于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的企業,進行信貸、稅收、財政的方面的政策優惠;對于環境友好型的煤電一體化策略,給予合理的政策補貼;對于引進先進環保工藝設備的企業,允許其加速折舊、進行稅收減免等,以良好的政策環境調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
4.積極推進煤電縱向一體化戰略
(1)促進煤電產業一體化
從長期看,煤電一體化的意義不僅在于夯實經濟進步的基礎,也在于建立穩健的能源結構。因此,政府應在政策方面發揮引領指導作用。首先,要守住獨立燃煤發電及獨立煤炭開發項目的控制權,鼓勵煤電企業共同開發新建坑口電廠的煤炭資源,按投資份額分配收益。其次,鼓勵以煤電參股的方式經營已建或在建的坑口電廠,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第三,提高獨立火電廠和獨立煤礦的準入門檻。第四,減少對于煤電企業兼并與重組的政策要求。第五,對煤電一體化項目給予政策優待。
(2)有效監管煤電一體化企業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監管。當煤電一體化完成時,完整的產業鏈會涵蓋煤炭、電力、運輸等大范圍的企業,形成大型能源集團。一般情況下,這些能源集團規模非常大,壟斷勢力非常強,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大型煤電一體化企業可能會形成卡特爾組織,制定較高的價格,并獲取超額利潤,損害消費者利益和社會福利。為了防止壟斷引起的福利損失,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禁止此類行為的發生。此外,為了防止煤電一體化企業通過減少電力供給而變相提高電力上網價格,應采用相應的措施,如針對煤電一體化集團設置收益率、價格上限的規制。
5.加強輸電網的建設
(1)加強電源電網協調規劃
我國電力工業已經實現了“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在發電側引入競爭的工作基本完成,原來垂直一體化的壟斷經營模式被打破,形成了發電側和供電側兩大電力市場主體,電源與電網的關系已發生了變化。一是以往電源、電網要依靠行政管制實現統一的電力規劃,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者都獲得了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基本上可以根據自身對市場的預期制定獨立的發展規劃。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電廠商與電網公司都具有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其經營均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兩者的利益目標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沖突。三是改革前電力系統實行的是垂直一體化的管理,電網只是將電力從電源輸送到符合區域的媒介,作用比較單一。
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網除了輸送電力外,還是電力市場交易的載體,負責整個市場的交易和結算,電網的作用越發重要。因此,減少煤電矛盾,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堅定不移的推進煤電行業市場化改革,盡快使煤、電改革進程步調一致;二是促進電廠電網的協調規劃。
(2)加強特高壓輸電網的建設
即加強使用超過1000千伏的電壓來傳輸電能。目前,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晉東南-晉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已投入運行,是世界范圍內首例商業性線路。山西是我國能源的重要輸送地,擔負著煤炭生產與輸出的重要使命。然而,在煤炭需求旺季,依舊存在運力不足的情況,導致負荷中心的電煤供應不足,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如果建成了特高壓輸電網絡,就能將山西等產煤大省的電力直接輸送到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減少能源輸送成本。特高壓大規模、長距離輸電技術的發展,為山西建立大型煤電基地,實現煤電一體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