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
業內專家認為,加速發展能源工業互聯網是推動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雙碳目標將進一步推動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加速期。
我國能源領域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從2019年起步,由國務院國資委等五部委,組織22家能源央企、26個省(區、市)國資委和46家能源國有企業共同打造,著力解決能源行業工控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推動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國家級平臺的建設發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平臺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開放包容的能源工業互聯網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能源智慧中樞在雙碳進程中作用日益凸顯
能源工業互聯網以網絡為基礎、平臺為中樞、數據為要素、安全為保障。其平臺又被稱為能源“大腦”,能夠匯聚能源生產、安全、經濟、消費等數據,構建可感、可知、可視、可控的數據資源體系,支撐不同能源設備、系統、場站、企業、區域間實時安全感知與協同交互的應用場景,以及常態化平臺運營管理、數據共享交易和生態鏈協同等活動。
國家級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專項工程由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15家能源國有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平臺的功能定位聚焦兩個主要方面:通過能源工控安全態勢感知和能源大數據應用服務,一方面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用,為能源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撐,另一方面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這正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賦予能源行業的主要任務。”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表示,“要想統籌好能源安全、低碳轉型和穩定供應之間的關系,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智慧中樞將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目前,國家級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初步構建起全國性能源工控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平臺累計接入3600余個國有發電場站安全數據,實現風光水火核5大類、31個省(區、市)全覆蓋。平臺建設以來,已累計向場站和集團側推送分析報告97163份、咨詢類回訪報告1248份、取證分析類報告282份、高危告警事件通知212份,資產分析類報告20份,完成15家集團83個電廠共16061721次告警消缺,相較去年同期威脅告警下降90%,全面提升了國有發電場站的安全防護能力。
在推進能源轉型和提質增效方面,平臺已初步實現發電類數據匯聚和分析利用,具備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復制推廣的條件。電力經濟類數據可自動采集。平臺已開展與12家電力央企、約2500個場站經濟類數據的試傳輸工作,涵蓋國務院國資委會同能源局制定的風光水火核5 類場站的163個經濟類數據指標。全國電力消費類數據指標體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啟動電力消費數據對接工作。另外,依托平臺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單位開發的火電智慧運行輔助系統、火電廠設備遠程故障預警、風電廠風功率預測、風電場設備故障預警等智慧應用已上線試用。
“近期多地拉閘限電、有序用電,以及煤炭等一次能源價格飆升暴露出我國經濟轉型和能源轉型中的陣痛。”談及近期能源焦點問題,王海表示,加快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是順應產業和技術變革趨勢的客觀要求,也是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能源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能源供給和消費的預測、預警、預報,能源安全管理、節能提效等方面,國家級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都具備資源和功能優勢,也肩負著尤為重大的責任。
共營開放包容的能源工業互聯網生態
“目前,我國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多家,服務的企業達到160萬家,同時平臺連接的重要的工業設備數已經超過了7600萬臺套。”在10月18日舉辦的2021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介紹。該研究院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相關核心企業規模年均增速超過20%,呈加速發展趨勢。
這一趨勢亦在能源領域顯現。近年來,各能源央企紛紛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智慧能源平臺等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功能平臺和應用大量涌現。數據孤島、數據壁壘問題也在能源行業出現。
“建設國家級平臺的一個重要意義就在于消除數據孤島,打破數據壁壘。”王海認為,專項工程3年來的建設歷程也是逐步凝聚行業共識的過程。“平臺與各能源企業的數據平臺相通,數據交互。政產學研各單位形成了一條生態鏈,大家并非矛盾對立,而是共商、共建、共享。能源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早在2019年2月,平臺的牽頭企業國家電投就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會員涵蓋了能源央企、地方能源國企和龍頭民企、知名科研院校等。聯盟推動政產學研用合作,攻克發展瓶頸,打造創新鏈、產業鏈,推動各種資源的開放共享,促進專業化服務發展,形成國內外行業、學術交流機制。聯盟的成立為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進一步凝聚合力。
今年9月15日,能源工業互聯網建設再添生力軍——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發起的北京能源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揭牌成立,股東單位覆蓋能源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上下游頭部企業,旨在打造能源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開放平臺,布局共性技術和場景應用平臺研發,在標準規范、協同創新方面全面推進行業應用落地。該研究院融入能源工業互聯網行業大生態,將與生態鏈條各方共同實現大發展。
放眼工業互聯網大賽道,相關專家和機構認為其蘊含著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中長期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今年初,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指出2021至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提出到2023年實現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的發展目標。政策利好促進能源工業互聯網發展為能源行業孕育更多新機遇。
“未來的國家級能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既要搶抓機遇,也應成為能源行業各方主體尋求新機遇的平臺。”王海介紹,到今年底,平臺將實現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領域全覆蓋,探索形成能源類數據共享交易模式和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并具備向其他行業復制推廣的條件。到2022年,平臺將向多行業、多區域中心延伸推廣,基本建成協同創新生態體系,全面建成能源金融服務中心,向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提供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