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存量垃圾焚燒產能為23.5萬噸/日,規劃產能提升150%,年復合增速20%,總投資2518億元。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產能達到29.8萬噸/日,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012-2017年處于持續高投產狀態,其中2012-2016年平均年新增產能約為3.2萬噸/日,2017年城市新增垃圾焚燒產能較2012-2016年平均新增產能值提升1萬噸/日,達到4.2萬噸/日。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產能將達到60萬噸/日,垃圾焚燒產能持續增長,規模或達兩千億。在城市生活垃圾不斷增加的同時,我國垃圾的無害化處理率也顯著提升,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超90%,生活焚燒處理能力無害化處理總能力將達50%。
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垃圾焚燒發電市場調查分析與投資戰略分析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率在40%左右,焚燒處理量約在9468萬噸左右,較2016年有明顯上升;2018年全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約在10000萬噸左右。2017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隨著政策利好、城鎮化加快等因素影響,市場持續擴大。2019年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市場規模約為270億元,2020年將進一步擴大至276億元。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前景:
(1)產業政策持續利好,市場秩序逐步規范: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具有高度的社會敏感性,政策支持與引導規范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產業規劃、財稅制度、電力銷售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監管力度,行業監管制度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級政府部門先后制定或修訂了一批環境保護和垃圾焚燒發電的法律法規,加強行業準入與監管,進一步規范行業內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為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垃圾清運量不斷提高,焚燒處理需求穩步增長: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預計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2億人左右,其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從而促使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將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快速增長與垃圾處理相對滯后的矛盾日益凸顯,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合理處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相較于衛生填埋、堆肥等無害化處理方式,垃圾焚燒處理具有處理效率高、無害化徹底、減容效果好、資源可回收利用、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勢,是垃圾處理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市場需求將隨著垃圾清運量的不斷提高而穩步增長。
(3)焚燒處理占比較低,行業增長空間較大: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仍以填埋方式為主。垃圾填埋分解過程中會逐步釋放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并容易發生垃圾滲濾液滲漏,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垃圾填埋分解緩慢,將長期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將長期存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處理需求快速增長與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將日益凸顯,通過焚燒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徹底化”處理已成為社會共識。
根據《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2018年,我國城市(含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填埋處理占比為58.03%、焚燒處理占比僅為39.01%,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4)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起步較晚,大部分技術主要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或吸收消化國外技術而形成。由于我國垃圾分類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實施,使得垃圾成分復雜、含水量較高,原裝國外技術無法完全滿足國內垃圾焚燒及環保要求。近年來,隨著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滿足中國及發展中國家城市生活垃圾特點和環保要求的焚燒處理設備,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為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