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激發“造血”內生動力、多措并舉拓展就業渠道……中央企業脫貧攻堅總攻戰已經打響,截至2020年5月中旬,央企定點扶貧的246個貧困縣已有219個宣布脫貧摘帽。2015年以來,中央企業共投入和引進各類幫扶資金達230億元。
啃下最后的硬骨頭,要有硬舉措。在此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的中央企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視頻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強調,要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幫助貧困地區,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國資央企力量。
精準施策激發“造血”內生動力
央企扶貧不止“買買買”,更要精準施策,提升“造血功能”,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是脫貧的主要依托。”不久前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環縣兩個定點扶貧縣調研時,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化學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表示,將發揮集團特色優勢,結合地方發展規劃,堅定不移做好定點扶貧工作。
據了解,環縣于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今年,由中國化學工程為主要出資方之一,采取“央企出資、縣屬國企運營、村集體受益”的“輕資產”模式,新上了河連灣村中藥材扶貧車間和趙洼村草業合作社兩個扶貧項目。其中,前者建成后,能為村集體每年帶來14.4萬元收入,帶動100名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及周邊500戶群眾增收致富。
“中央企業開展扶貧幫扶工作,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特長,做到精準扶貧、特色扶貧,扶貧效果還要長效。”唐復平深有同感。
他介紹說,十八大特別是2017年以來,中國五礦持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截至2019年底,累計投入無償援助資金1.4億余元,開展項目100多個。
金融扶貧是這家央企長期的特色項目,通過設計“期貨+保險”精準扶貧策略,有效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功能,完善傳統的再保機制,將期貨這個看起來“高大上”的概念通過保險的渠道接地氣的讓農戶接受,使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不會因價格的不確定因素而受到沖擊,真正實現農戶、企業和產業的“三方共贏”。
據了解,目前中國五礦幫扶的7個縣中,5個縣已經摘帽出列,還有2個深度貧困縣計劃2020年底出列。“目前,我們在去年加大投入的基礎上再增加了10%額度,向扶貧幫扶縣投入了第一批共6316.7萬元無償幫扶資金,30多個扶貧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唐復平透露。
中信集團在金融和實業領域的多家下屬企業也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在幫扶上進行“精準滴灌”,探索出了諸多扶貧模式。例如,中信集團在定點扶貧縣建立產業扶貧循環使用基金,以無息貸款方式扶持當地糧食收購;建立“產業發展種子基金”,無償支持建檔立卡戶創業發展。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節能”)堅持精準脫貧、精準立項,把集團產業優勢與當地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在做大縣域經濟上持續發力,用項目提供就業、帶動發展,增強當地“造血”能力,切實把產業幫扶做實。例如,針對定點扶貧縣河南嵩縣當地風力和光照豐富優勢,中國節能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推進風力發電場建設。
“今年,中國節能在各個方面的力度更大,我們計劃深入到扶貧一線現場進行調研,確保扶貧工作重心不移、力度不減、標準不降。”中國節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表示。
賦崗又賦能拓展就業渠道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中央企業持續加大對定點扶貧地區教育資源的投入,不斷拓展教育扶貧有效路徑。
中國節能在定點扶貧縣河南嵩縣和廣西富川實施“放飛希望”工程,每年出資100萬元資助200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每年組織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學生到北京參加夏令營。目前已累計資助1200余名貧困學生圓了大學夢。
中信銀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在全國范圍內持續開展“中信銀行·新長城高中自強班”。自2013年首次開展以來,至今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設立了37個自強班,累計捐贈1110萬元,助力1850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實現求學夢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央企業還通過開展“訂單”、“定向”式培訓,設立“就業車間”、“微工廠”等就業項目,不但為貧困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或就地就近的就業機會,還傳授了勞動技能和致富本領。
中國五礦依托培養出世界焊接冠軍的所屬攀枝花技師學院,面向定點扶貧6縣貧困學子開展了“礦心”教育計劃。具體為中國五礦在定點扶貧縣招收一定數量的貧困學生,由攀枝花技師學院進行免費的三年制中級工專業培訓,還定期發放生活、通訊等各類補貼,并承諾全部推薦安排工作。“目前第一屆45名學生正在就學,第二屆學生正在招生中。這個項目在我們的扶貧幫扶縣中已經小有名氣。”唐復平稱。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立鋒介紹,該集團以基于生鮮前置倉的電商模式進行扶貧行動,助力農業發展與扶貧工作。通過在南京、武漢、長沙等地放置的前置倉設備,籌劃招募有行動能力的貧困戶、傷殘戶等通過培訓成為設備維護人員、運營人員,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據了解,國資委組織開展中央企業定點扶貧縣貧困農民工定向招聘,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崗位14.74萬個,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的溢出效應不斷顯現。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央企業責無旁貸、盡銳出戰,定當不辱使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