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資金壓力、消納及建設周期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光伏行業近兩年增量市場增速逐漸放緩,國內光伏電站資產開始轉向存量市場。尤其是531之后,隨著光伏發電的補貼問題逐漸凸顯,光伏電站的盈利能力開始大幅度縮水,負債問題自然也逐漸凸顯,企業現金流已成為制約企業乃至整個光伏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若干民營投資企業,正因補貼拖欠帶來的財務壓力,急于尋求相關途徑進行資產變現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同時,以國有企業為主力軍的投資商正迅速的切入市場,而我國光伏電站交易市場已在2018年531之后,開始呈現規模化迅速增長的態勢。
“賣身”或許成為有效的自救方式
2019年許多民營企業反饋,由于補貼拖欠造成的現金流壓力,不得不收縮投資,從2019年民營企業大量賣項目,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
近日,廣受媒體熱議的熊貓綠能第二次大規模引資已于2月18日完成。
熊貓綠能此次通過增資擴股獲得大約17億人民幣的資金來緩解壓力,是補貼拖欠壓力下,民營企業的一個縮影。
其實早在2018年531之后,光伏電站投資第一大民營企業-協鑫新能源已開始接連出售光伏電站資產,而這在行業內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2020年更是3年期融資租賃到期的時間節點,因此今年大量項目要面臨還本付息的壓力,這會加重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同時,疫情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下發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未進目錄存量項目先確權,讓大量之前未進目錄、不便交易的項目,變的容易交易
因此,行業專家預測,2020年的新增電站交易一定會比2019年更加火爆。
直擊光伏電站交易痛點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2019是個轉折點,2019年以前,光伏國內市場是增量市場,2019年以后,光伏國內市場開始轉變為存量市場。新增的市場再往存量市場交易上轉移,未來存量市場是否更快、更高效,將成為促進新增市場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在當前光伏市場的交易流通中,還依賴于圈內熟人介紹這種比較單一且覆蓋范圍有限的流通模式,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尋找合適的投資者,導致交易過程極長。另外,在交易的過程中,還存在資產信息真假難辨及優劣難辨、資產隱私信息泄露等問題,導致電站資產出售艱難,變現能力偏弱。
目前,光伏電站在交易過程中涉及的手續文件繁多,包括備案手續、電網接入文件、土地租賃合同等,但每個地方以及每個企業對于光伏電站的合規性要求又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光伏電站在作為資產進行交易時,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去撮合買賣雙方需求等一系列問題。
在投資人最關心的質量評估方面,涉及到評估的項目繁多復雜。在評估的過程中,由于數據的缺失以及不同光伏電站的建設環境不同,導致很難對這些技術風險進行量化形成統一標準,使得在對電站發電量等關鍵指標預測存在偏差,從而影響對電站資產價值的判定。
面對,電站業主方急需資產變現,收購方需要準確判斷投資標的優質與否,這一漫長過程,如果有統一標準和平臺,將會變得極其順暢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