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平價上網的時代即將來臨。
2019年8月18日,內蒙古達拉特旗政府網站發布了“達拉特旗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2019年競爭優選申報企業信息公示表”,對5個項目的電價分別進行公示。其中,最低申報電價為0.24元/千瓦時,這一價格已遠低于當地火電標桿電價,刷新國內光伏發電報價新紀錄。
2019年,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10月份,國內裝機規模只有17.5GW。在有補貼的戶用光伏項目于10月份截止后,戶用裝機難以再有大幅增加。從目前的形勢來看,2019年光伏裝機規模有可能是在20GW左右。
如果按上述趨勢發展,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實現兩年連降,從2017年的53.5GW到2018年的44.3GW再到20GW。不過,自2018年“531”以來,光伏產業鏈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調,項目經濟性的提升。2019年下半年,隨著不少區域的項目經濟性持續提升,光伏發電已有望成為當地最便宜的電源。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未來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更是行業關注焦點。
今年5月,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人在《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解讀中提到,今年光伏發展政策的基本考慮是“穩、轉、改”,穩就是穩市場穩預期,轉就是推動光伏發電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改就是改革光伏發電管理機制、完善光伏發電發展政策。
“穩、轉、改”理念始終貫徹今年光伏行業發展。
2019年4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明確了2019年光伏項目上網電價。通知規定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元(含稅,下同)、0.45元、0.55元;“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1元;戶用分布式光伏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18元。
相較于2018年的光伏上網電價和補貼政策,今年I-III類資源區指導價分別為下調了0.1元、0.15元、0.15元,降幅分別為20%、25%和21.4%;“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的補貼標準則降低了68.75%。
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的調整,可能會帶來影響,但同時也加速了技術創新,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數據顯示,目前的光伏組件價格可低至每瓦2元以下,光伏系統造價成本從2018年的每瓦4元以上降低到每瓦4元以下,最低可達到3.14元/瓦。
2019年5月30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了四項總體要求:一是積極推進平價,上網項目建設;二是嚴格規范補貼項目競爭配置;三是全面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四是優化建設投資營商環境。
此舉目的在于完善需國家補貼的項目競爭配置機制,減少行業發展對國家補貼的依賴。今年風電、光伏發電總的導向就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加快技術進步和補貼強度降低,做好項目建設與消納能力協調,實現高質量發展”。
2006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之后,可再生能源發展并未如預期,直接的財政補貼成為較為有效的促進發展方式。光伏補貼按外界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2009年開始實施的“金太陽工程”補貼時代。
第二個階段始于2013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首次明確: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光伏補貼的來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隨之而來的困擾是,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補貼的拖欠已經成為一大難題。2016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550億元;2017年缺口擴大至1000億元;到了2018年缺口擴大到1400億元。在這1400億元之中,光伏補貼缺口超過600億。
通過2019年以來的政策分析可以發現,光伏市場化導向更加明確,補貼退坡信號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