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生意人報》12月4日發(fā)表文章,分析了中俄天然氣管道后續(xù)建設前景。文章編譯如下:
俄氣過境蒙古國的對華輸氣管道項目在此前備受質疑,如今已開始具備現(xiàn)實輪廓。12月3日,蒙古國總理呼日勒蘇赫表示該項目得到了莫斯科的支持。他在與梅德韋杰夫會晤后宣布:“我們很高興俄方支持修建途經蒙古國的俄中天然氣管道項目。我明白,今天該項目已經啟動。”蒙古國官員隨后又會見俄氣總裁阿列克謝·米勒,磋商能源合作前景。
過境蒙古國運輸是經阿爾泰對華供氣的替代選項。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自本世紀初就開始討論,因為這是俄氣在西西伯利亞主要產地和俄中邊界之間距離最短的線路。此外,它使俄氣可以在歐洲和中國市場之間分配天然氣。但該項目迄今沒有落實。2014年,俄氣和中石油選擇了東線——東線管道已于12月2日投產。
阿爾泰線路存在不利因素。首先,天然氣將輸往人煙稀少的中國西部,還得將它們從那里運到中國中東部。其次,管道經過阿爾泰在技術上實現(xiàn)難度大,因為末段將穿越大片山地。另一方面,蒙古國線路可以直接將天然氣輸送至中國東北及北京,而在草原上鋪設管道成本低廉。但這個方案意味著過境風險,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關系的先例清楚地告訴俄氣這些風險可能產生的后果。
蒙古國多年來一直建議中俄建設過境本國的天然氣管道,但沒有成功。普京9月的表態(tài)成為轉變立場的首個前提。普京請俄氣考慮過境蒙古國的線路,稱其盡管實施起來“不容易”,但“完全可行”。
據(jù)俄羅斯維貢咨詢公司天然氣和化工業(yè)務負責人德米特里·阿基申評估,管道設計可能用去一兩年,而從西西伯利亞產地至俄蒙邊界的建設工程至少需要四五年。這段時間足夠找到所需氣源。何況,可以利用的不只是地區(qū)資源,還有西西伯利亞現(xiàn)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