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硬質翼型風帆完全展開后,面積相當于一個籃球場。經過多個航次測算,“風帆”系統可節省約5%的能源,而根據不同船型定制安裝多對“風帆”則能夠實現16%至30%的節能效果。
“風帆”系統的成功應用是大船集團創新驅動發展的縮影。我國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第一艘超大型原油船、第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參與并見證了我國造船史上數十個“第一”的大船集團,骨子里充滿了改革、創新的“基因”。
“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創新。”關英華說,大船集團近年來以綠色環保、智能化等國際船舶技術發展趨勢為自主創新主攻方向,不斷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型產品,先后自主研發了6代8型號超大型油輪。
在大船集團廠區船塢里,塔吊高懸,機器轟鳴,工人正在涂裝兩艘即將交付的超大型油輪。大船集團總工程師助理、集團科技部部長牛淑鴻說,在國際船舶制造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大船集團自2002年交付第一艘超大型油輪以來,共承接109艘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訂單,已交付97艘。由大船集團建造的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在世界船隊同類型船舶中占比超過10%。
創新離不開體制機制的保障。大船集團為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制定一系列技術創新管理制度,用于規范和指導各項技術創新工作,完善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同時,大船集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十二五”以來,年平均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6.5%。
今年6月,大船集團交付了其最新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艘超大型智能油輪“凱征”輪。“‘凱征’輪通過構建服務智能系統的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了船舶航行輔助自動駕駛、智能液貨管理、綜合能效管理、設備運行維護、船岸一體通信等五大智能功能。”牛淑鴻說,該船促進了世界大型遠洋智能船舶發展。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大船集團投資興建的“船舶改裝和綠色拆解”基地已投入使用,退役船舶將在這里完成綠色環保拆解。積累了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的“造船驕子”已形成從船舶產品研發、設計、建造,到維修、改裝與綠色拆解全壽命周期服務體系,助推企業持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