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契機下,物聯網發展迎來歷史機遇。有關資料顯示,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其中能源物聯網核心產業的規模達3000億元以上。為了更好地推進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9月3~5日,以“先進電力電子技術與分布式能源”為主題的2018國際能源物聯網技術大會在湖南株洲舉行。多位院士、專家及業內人士聚焦能源發展前沿技術,剖析能源物聯網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障礙和問題,并就能源物聯網在電網建設、安全管控和數據采集等領域的重要作用達成共識。
物聯網將在電力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得到了新能源行業的普遍關注。《意見》提出,為促進能源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近中期將分為兩個階段推進:前期為2016~2018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的示范運營;后期為2019~ 2025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多元化、規模化發展。能源互聯網近中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確定之后,各個層面進入實質推動階段。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能源革命與通信革命類似,需要借助物聯架構,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從而實現能源變革,重塑人類和能源的關系。作為“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的物理載體,能源物聯網是繼能源互聯網之后更聚焦點的技術路徑和未來能源實現模式,也是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智慧能源系統的集成解決方案。
伴隨著國家能源轉型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和微電網等能源物聯網相關產業迎來歷史發展機遇。物聯網技術賦予了電力設備互聯互通的能力。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能源轉型的深入,物聯網在電網建設、安全管控和數據采集等方面將扮演重要角色。但在具體應用上,穩定性、可控性等相關問題還需要大量研究和驗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介紹,大電網和分布式發電系統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靈活性,還能節省能耗和投入,將成為今后的趨勢。“比如地鐵就可以做成一個小型物聯網。把電梯、通風、照明等系統設計成有機的一體,通過對地鐵制動等產生的能量加以利用,可能會做到很節能。”
“能源物聯網是未來大能源系統技術體系重構的變革,但當前在具體實物層面還存在一定困難。”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表示,從學術角度來看,能源物聯網建設的意義和作用毋庸置疑。但由于行業割裂、基礎設施條件不成熟以及部分技術支持不足等問題存在,能源物聯網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政企攜手發力能源物聯網建設
就我國而言,物聯網行業是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行業之一,2010年,“物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
作為此次論壇的舉辦地———“工業之城”株洲堅持國家戰略方向指引、緊跟產業發展趨勢,不斷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重點培育扶持了以中車株洲所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良好基礎及技術領先優勢的相關企業。
在株洲能源與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版圖中,中車株洲所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一極。多年來,依托軌道交通核心技術,株洲所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圍繞能源的生產、轉換、傳輸、控制、儲存,開展創新驅動,形成從器件、裝置、互聯到系統四個層面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體系。
目前,株洲所已形成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電力電子器件及變流技術、能量路由器、儲能技術及裝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主的能源物聯網產業集群,并在株洲鼓勵及大力支持多能互補智能微網、增量配網、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建設,成立產學研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加大創新力度,加強產品及技術應用推廣,著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切實促進能源物聯網相關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能源物聯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株洲所要有所作為的話,必須結合已經開拓的產業領域,利用我們在產業領域的積累、認識及資源進行新的探索。”馮江華表示。
記者了解到,未來,株洲所將從產業的橫向拓展與縱向融合上發力,聯合外部高校、政府、企業等單位,致力于探索冷熱電聯供、燃氣輪機、余熱利用、步行發電等能源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技術,打造示范應用樹立行業影響力,同時通過對商業運營模式的探索,加快能源物聯網系統的工程化推廣,從而推動企業的產業拓展和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