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全球煤炭市場表現有些詭異:最大的煤炭出口商嘉能可表示將限制產量,最大的海運煤炭買家中國對于一些煤炭進口采取限制措施,而且澳洲的一家法院稱煤礦應當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印度一家大型火電公司的高管稱,由于煤炭競爭不過可再生能源,他的公司以后將不會興建新的火力發電廠。這也難怪環保主義人士都忍不住要打開香檳慶祝了。
所有這一切的核心主題是,煤炭在未來的全球能源組合中越來越難以找到一席之地。這些事件的發展值得我們予以拆分,評估除了公關造勢之外可能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本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嘉能可(GLEN.L)在2月20日宣布,將把煤炭年產量控制在當前大約1.45億噸的水平。
嘉能可是全球第四大煤炭公司,也最大的海運煤炭市場供應商,因為前三大煤炭公司--印度煤炭公司、中國神華能源以及美國的博地能源(Peabody Energy)都側重于國內市場。嘉能可稱此舉旨在幫助緩解氣候變化,這促使評論員和維權人士宣稱在棄用高污染的煤炭上又取得一場戰役的勝利。
限產有利可圖
或許在阻止全球變暖上嘉能可真是想盡一己之力,但也有可能是這家礦業巨擘早就打好算盤:限制煤炭產量會給生意帶來好處。
人們普遍認為,未來幾十年煤炭需求將會下降,歐洲和北美將降至近零水準,亞洲方面也將會開始減少。
嘉能可可能已經算好,這場煤炭消耗漸漸趨于“死亡”的過程將會是緩慢且有利可圖的,并重新定位抓住機會。
雖然整體煤炭消耗對氣候因素至關重要,但嘉能可的興趣在于海運市場,而且即使整體煤炭需求下降,其在這塊的業務也可能在很長時期內保持良好。
海運市場會越發緊俏,尤其是在亞洲,因該地區很多國家建的是燃煤發電廠,仰賴進口燃料。
這些國家包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其他東南亞和南亞國家。不過,出于各種原因,全球最大三個煤炭出口國或許都不能在當前基礎上增加出口量。
全球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國--印尼有一項國內預留政策,當國內發電廠的煤炭需求增加時,煤炭出口就會減少。
全球最大的焦煤和第二動力煤出口國--澳洲可能會發現其難以增加出口,因該行業遭到的國內反對聲浪越來越大,而且新礦場難以獲得批準、融資和保險。
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國--南非的鐵路系統運力有限,此外還要試圖在國內市場的煤炭需求和出口創匯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嘉能可去年斥資約37億美元收購澳洲煤礦,可能已獲得其所需要的所有煤炭行業資產。它現在的任務就是高效地經營這些煤礦,并且努力確保價格盡可能維持在高位。這么說可能有點刁鉆,但該公司要達到這個目的,有一個辦法就是限制產量,藉此來保持海運市場緊俏和價格高企。
中國海關受限原因
據路透周四報導,中國大連港海關無限期禁止進口澳洲煤炭,并限制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
不過周五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此作了否認,耿爽表示路透社報道說大連海關管轄的5個港口將無限期停止為澳大利亞輸華煤炭辦理清關。我要在這里澄清,路透社的報道并不屬實。
“據我了解,目前全國海關各口岸均接受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輸華煤炭進口報關。近年來,中國海關在對進口煤炭進行安全質量風險分析和監測中發現,進口煤炭存在環保不合格的情況。因此,中國海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驗和環保項目檢測,目的是更好地保護中國進口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環境安全。”
另據路透社周五報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表示,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延遲是因為進口配額所導致,并非中國全面禁止澳大利亞煤炭。伯明翰否認澳大利亞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我們沒有依據認為中國禁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或禁止進口到中國的某個地區,”伯明翰對記者表示。
伯明翰說,“執行這些配額,再加上不同的檢測、質量保證以及環保監測,或許放慢了中國某些地區處理煤炭數據的速度。”
不過中國近期煤炭進口確實受到了影響。第二大煤炭進口國印度是該領域的巨大希望,但本周在新德里召開的印度國際煤炭大會(Coaltrans India)顯示,雖然今明兩年的煤炭進口可能增加,但由于缺乏新項目,加上國內煤炭供應狀況可能最終改善,應會導致印度市場萎縮。
在印度,新建的煤電廠難以與風電和太陽能電廠抗衡。印度主要民間電力公司Tata Power一位高層Rajit Desai在大會上表示,公司不尋求新建電廠,而是專注于收購受困的電廠資產。
澳洲一法院2月8日裁定一個礦山開發項目不得進行,指因可能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此為氣候保護主義者取得的又一勝利。
綜合看待近期的事態發展,不難發現煤炭簡直是四面受敵。
但或許情況并非完全如此,至少很多亞洲煤電廠都處在使用壽命的初期階段,還可以運行好幾十年。煤炭可能式微,但遠未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