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系列報道,敬請關注。今日推出第二篇《有破有立 中國石油進入全新“改革時間”》。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組改制2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改革更深化、開放更擴大。
“中國道路”愈加寬廣,“石油腳步”依舊鏗鏘。在投資規模平均壓減30%、結算油價下降35%的情況下,近兩年中國石油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87萬億元、利潤1314億元,上繳稅費6506億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了“石油力量”。
順應國之所向——千方百計保障能源安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敏銳洞悉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可能帶來的重大挑戰,對石油發展作出重要批示。
中國石油專題研究部署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打好勘探開發進攻戰,實現原油產量穩中上升和天然氣快速上產。浙江油田YS117H1-6井獲得放噴測試穩定日產15.5萬立方米,頁巖氣勘探評價取得重大成果;華北油田吉華2X井日產純油10.26立方米,打破河套盆地2萬多平方千米找油40余年沉寂的局面;大港油田埕66×1井日產油157立方米、日產天然氣6444立方米,成為該油田今年首口百噸高產井……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石油勘探戰線捷報頻傳,一口口高產“明星井”扎堆誕生。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天然氣保供是重要“大考”。在供給側,中國石油千方百計增加資源。塔里木、長慶、西南和青海四大氣區均滿負荷生產,日均超計劃產氣500萬立方米以上。在需求側,中國石油全力落實發改委“壓非保民”要求,率先將公司內部煉廠、油田熱采等用氣負荷降至最低。退出部分高端市場,騰出資源保障河北等地計劃外民生用氣。
“天然氣互聯互通計劃”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贏藍天保衛戰、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舉措,是實現天然氣管道“全國一張網”格局、加大管道輸送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天然氣調峰水平、保障民生用氣的基礎性工程
當春風再度吹綠大江南北,中國石油實現了采暖季天然氣管網等設施受控運行,保證了民生用氣供應穩定,并已全力投入到今年天然氣保供的緊張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謀創新謀未來——挺起科技強企的堅實脊梁
中國石油強化創新戰略,厚植創新氛圍,激發創新活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公司全面創新中的核心引領和在穩健發展中的強大驅動作用,在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偉大進程中挺起科技創新的堅實脊梁。
“十二五”期間,中國石油獲國家級科技獎勵30項、創新重大標志性成果40項、形成核心配套技術15項、研發重大裝備和軟件25項、申請專利超過2萬件、新技術創效超1000億元……
2017年5月10日,隨著中國“可燃冰”采成功,走向海洋的中國石油人完成了從100米淺海向1300米深海進軍的大跨越,實現了從常規油氣到可燃冰全新領域作業的大突破。面對無可借鑒經驗、無相關標準、無成功示范的世界級難題,創造了“神狐奇跡”:連續產氣60天,累計產氣超過30.9萬立方米,中國標記了可燃冰試采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從探路者到引領者,科技創新強力支撐中國石油頁巖氣發展。十載不懈探索,中國石油建立起頁巖氣勘探開發六大技術系列,鎖定了長寧、威遠、昭通三個建產區,實現了直井、水平井、平臺工廠化作業的三個跨越……石油人用親手打造的科技密鑰喚醒了“沉睡的藍金”。
9月14日,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日產量達到1100萬立方米,至此,中國石油在川南累計開鉆頁巖氣建產井479口,累計產氣100.97億立方米
2017年11月30日,經過10余年努力,特別是近5年來苦干實干和持續的科技攻關,克拉瑪依石油人在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中心區發現了10億噸級瑪湖礫巖大油區,成為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礫巖油田。2017年12月27日,《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通過技術鑒定,并得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肯定。
回應民之所望——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改革,一場繼往開來的深刻變革,一條永不停息的進取之路。4年前的4月17日,中國石油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以此為標志,中國石油進入了全新的“改革時間”。
中國石油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先后召開26次深改組會議,陸續出臺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專項改革方案,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管理體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方面,推出16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改革工作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的良好態勢。
這是實干鑄就的成績清單:該集團公司功能定位和體制框架基本明確,建立“總部—專業公司—地區公司”三級管理架構,總部機關職能優化和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人員編制和處室總量同步壓減20%。業務優化和改制上市成為改革亮點,天然氣與管道體制改革破冰,成立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及五大區域分公司,專業化重組6家工程建設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根據油價變化合理安排投資計劃,優化原油產能建設和原油產量,關閉一批小型煉廠,淘汰落后產能。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成效顯著,積極推進“僵尸企業”及特困企業治理,79戶企業同比減虧31億元,企業辦社會職能加速剝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制定出臺《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導意見》,分類分層完成合資合作項目50個,中油資本和中油工程成功上市。
改革有破有立,責任有依有據,權力有收有放。百萬石油員工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與穩健發展構成了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姊妹篇。
共享企之作為——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5年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提出。中國石油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繼續鞏固和擴大先發優勢,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能源支點,繪就“大寫意”中濃墨重彩的壯美畫卷。
從接連合作陸海項目、陸上項目、海上項目,再到簽署價值16億美元全球物探行業最大單,中國石油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開展的油氣全產業鏈一體化合作已經成為中阿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人會發現,5年來,沿著“一帶一路”,這樣的合作大手筆屢屢出現。
歷時23天,航行1.07萬公里的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于7月19日順利抵達中國。這是亞馬爾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亞馬爾項目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在俄羅斯實施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
剛剛結束的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股份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上游領域的合作;通過政府高層推動,中國石油和哈薩克斯坦能源部在2018年上合組織峰會期間簽署相關合作協議,實現了數個千萬噸級油氣合作項目延期。在伊拉克,中國石油參建的哈法亞油田油氣產量超過預期,作為伊拉克南部油田的主要力量,每天有25萬桶原油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球各地。
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奮力拼搏,中國石油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進行著52個項目的合作。2017年,公司在“一帶一路”地區油氣權益產量當量超過7300萬噸,占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權益總產量的80%以上。設施聯通進一步推動了貿易的互通。2017年,“一帶一路”地區油氣貿易量達2.3億噸油當量,占公司貿易總量的一半。“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核心油氣合作區,成為跨國油氣戰略通道的資源保障區和優勢產能合作的主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