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海日報8月8日報道,自2008年實施“358地質勘查工程”以來,青海省相繼開展了頁巖氣、地下熱水、干熱巖、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煤層氣、砂巖型鈾礦等清潔能源資源的調查評價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為進一步加強青海省清潔能源勘查及開發利用試驗工作,省政府計劃在2018-2020年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對頁巖氣、地下熱水、干熱巖進行勘查,兼顧煤層氣、砂巖型鈾礦的調查評價。
目標通過3年工作,都蘭八寶山頁巖氣力爭試氣成功并掛牌出讓,建成陸相頁巖氣勘查開發基地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地下熱水立足于當前利用,解決開發利用“瓶頸”問題,盡快實現商業性開發;干熱巖著眼于長遠發展目標,多方協同攻關,建立我國首個干熱巖勘查開發示范基地;煤層氣、砂巖型鈾礦加強調查評價,提交一批資源產地。
據悉,自2009年以來,青海省在全省范圍內逐步實施了頁巖氣遠景調查評價研究工作,目前基本確定頁巖氣主要分布于德令哈、大柴旦、都蘭、天峻、祁連、門源等沉積盆地,優選出24個遠景區以及16個有利區,預估全省頁巖氣遠景資源量5.6萬億立方米。
自2003年以來,青海省初步完成了木里、江倉、魚卡、團魚山等重點賦煤盆地煤層氣資源潛力評價,各項參數對比認為均有利于煤層氣的生成及儲集。天峻木里地區首次成功鉆獲陸域天然氣水合物。2008年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礦區三露天首次獲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為我國在陸域永久凍土區尋找天然氣水合物提供了理論指導,中國地質調查局已在該區建立了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實驗觀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