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年版顯示,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長帶動下,全球能源需求在2017年繼續增長;由于經合組織國家工業活動加快以及中國一些能源密集型產業產量回升,能源效率方面成果產出有所放緩;由于印度和中國的需求不斷增長,煤炭消費量在過去4年來首次增加。
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BobDudley)表示,2017年,能源市場的結構性力量將繼續推動全世界向低碳經濟轉型,但要警惕一些周期性因素讓過去幾年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放緩甚至是倒退。
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SpencerDale)認為,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全球能源增量最大的國家,因此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在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上都應有所準備。
石油市場影響因素增加
BP的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2%,高于其過去10年均值1.7%。其中,全球石油需求增長1.8%。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其他10個同意減產國家的石油產量有所下降,而其他產油國則迎來了產量增長,特別是來自于由美國頁巖油驅動的產量增長。受此影響,即期布倫特均價從2016年的43.73美元/桶增至54.19美元/桶,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增長。
2017年,中國能源消費量增長了3.1%,連續第17年居能源增量之首。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3.6%。
在石油方面,2017年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上升至68%,為歷史最高值。這也意味著國際油價的變化對中國影響巨大。
戴思攀提醒,未來委內瑞拉和伊朗將是國際石油市場供給側方面最大的影響因素,雖然石油輸出國組織希望油價可以穩定,但國際原油市場存在的風險因素仍需要密切跟蹤。
天然氣設施需要更多投入
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達到960億立方米;產量增長4%,達到1310億立方米。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以來最快的增速。中國天然氣需求急劇增加是推動全球天然氣消費量上漲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中國政府推行鼓勵煤改氣的政策,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增長了15%。中國占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2.6%。
同期,天然氣貿易增長了6.2%,達到63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貿易的增速超過了管道天然氣。天然氣進口量的增長主要由澳大利亞(增加170億立方米)和美國(增加130億立方米)的LNG,以及俄羅斯(增加150億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所帶動。
戴思攀認為,由于中國環保目標的設定,大量工業用戶需要完成煤改氣工作,這會增加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天然氣儲存設施、運輸網絡仍存在短缺,需要進一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以保證有足夠天然氣儲備來應對冬季供暖需求。
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將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以風能、太陽能為首的可再生能源增長也很強勁。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了17%,即6900萬噸油當量,高于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增長。
中國引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占全球增長的36.0%。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消費增長最快,達76%。同期,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了2500萬噸油當量,創下中國有史以來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國的煤炭消費在連續三年下降后首次出現增長。戴思攀分析,這是由于在發電方面天氣干旱讓水電沒有增加,因此火電發電量增加,導致電力煤消費增加。但他認為,未來中國的電力用煤將逐步下降,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