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要發展,電力要先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電力的強力支撐。回望改革開放40年,我國電力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7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7.8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與1978年底相比,增長了30余倍;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37.3億千伏安、輸電線路回路長度68.8萬公里,是全球第一大電網。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電力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發輸變配用”各環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導致電網建設和管理存在薄弱環節,主網與配網、農網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供電服務質量整體有待提升。電力工業發展必須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著力破解電力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總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電力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構建清潔低碳、開放融合、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以質量變革為主體,提升電能質量和服務質量
不斷提升電能質量,確保人民群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廣泛應用,一些新業態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電壓暫降和短時斷電等動態電能質量問題被廣泛關注,并趨向“零容忍”。與此同時,我國農村電網建設仍顯滯后,城鄉服務均等化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我國電力工業要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電能供給質量。要圍繞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統籌主干電網、城農網投資和優化策略,著力打造智能電網,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可靠、穩定的優質電能。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網改造升級,補齊農村電力普遍服務短板,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農村配電網。“十三五”期間,南方電網將投資1312億元改造升級農網,讓電網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持續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服務質量是電力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所在和根本意義。以南方電網公司為例,我們一直秉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把“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落實到營銷、規劃、建設、生產、財務、信息等各個環節,公司連續多年獲得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評價第一名,第三方客戶滿意度連續七年穩步提升。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的服務質量還存在較大差距。根據去年世界銀行的調查,目前我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位列78位,其中一項關鍵指標——“獲得電力”指標排名98位。“獲得電力”指標主要涉及到報裝接電時間、流程、成本以及供電可靠性等因素,說明我們電網企業在報裝接電等用電服務領域的提升空間還很大。要進一步增強主動服務和全員服務意識,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規范的供電服務。大力推行“互聯網+”電力服務、智能用電技術及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內涵,擴展服務外延,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用電需求。
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引領社會用能方式轉變。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消費國,也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約占全球總量的30%),每日消耗的能源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5%。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目標新任務,進一步強化了能源發展的生態環境需求。綠色低碳是經濟質量提高的重要內容,能源的綠色發展、清潔利用是衡量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標尺。實現清潔能源大范圍增量替代和區域性存量替代的步伐必須加快。南方電網公司在全面促進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2017年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發電量、裝機占比分別為50.8%、50.2%,發電量占比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一倍。下一步,要繼續積極主動地推動能源結構優化,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著力構建綠色消費模式,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以效率變革為主線,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大力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努力降低社會用電成本。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可以說,電力市場化改革不僅能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指揮棒”作用,還能通過市場競爭來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南方電網為例,2017年南方五省區通過輸配電價改革、市場化交易和減稅降費等措施,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545億元;通過在深圳開展全國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探索建立并完善了“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電價機制及配套辦法,實現了輸配電價改革“破冰”;通過組建區域和省級電力交易機構,打造了規范、透明的電力交易平臺。 改革實踐證明,大力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減輕全社會特別是企業負擔,釋放出實實在在的紅利,對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率效益大有裨益。
大力實施“西電東送”戰略,提升能源資源配置效率效益。“西電東送”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從2000年全面啟動以來,“西電東送”把西部能源富集地區的電送到東部最缺能源的地方,減輕了環境和運輸壓力,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南方電網區域內能源資源稟賦、生產力發展呈現逆向分布的特點,為實現區域內資源優化配置,目前已建成18條500千伏以上輸電大通道,最大輸送能力達到4500萬千瓦,其中超過80%為清潔能源。一方面為東部省區提供了清潔優質電力供應,另一方面,將西部清潔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了西部經濟社會發展。跨區送電、建立綜合能源輸送體系,對于打贏“藍天保衛戰”,合理配置資源、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政治意義。
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國有企業提高效率、增強活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圖謀長遠發展、鑄就基業長青的必然之道。需要我們主動對標國際先進,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激發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需要我們乘著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東風,深度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不斷拓展國際業務版圖,不斷提升企業國際化水平;需要我們學會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成長為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引領全球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軍企業、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以動力變革為基礎,踐行創新驅動戰略
推進科技創新。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加速興起,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互聯網+”、人工智能、共享經濟與能源產業相互交融,催生出智能微網、大規模儲能、電動汽車等新業態、新產業。能源技術革命逐漸成為大勢所趨,將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引擎。南方電網公司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在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與控制、直流輸電、大容量儲能、配網自愈、電動汽車運營、可再生能源消納等領域突破系列關鍵技術,取得大量行業領先成果,特高壓直流輸電、多端柔性直流輸電等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2017年與國家電網公司聯合申報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推進技術創新刻不容緩,需要我們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著力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統籌系統內外創新資源,增強創新能力,強化技術攻關,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在技術上占據制高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商業模式創新。隨著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當前全球優秀能源企業正逐漸由重資產業務向與輕資產服務并重轉型,由傳統集中式能源供應向與清潔分布式新能源服務并重轉型,由傳統能源提供者向綜合能源服務企業轉型,不斷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能源供應、解決方案及延伸增值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在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是電網企業順應改革大勢、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的必然選擇。南方電網公司將加快轉型發展步伐,以電為核心和紐帶,圍繞“源網荷儲”能源產業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分布式能源,拓展節能服務、儲能業務和電動汽車充電業務,拓展新的效益增長點和企業發展空間,增強發展新動能。
推進管理創新。當前,電力體制改革徹底改變了電網企業的經營模式,過去粗放型的管理方式難以為繼,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與世界一流企業對比,我國電力企業的硬實力并不差,主要差距體現在企業管理水平上,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際上就是要國企從大變強。管理創新是企業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增添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南方電網公司于2016年導入“消除浪費、創造價值、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精益理念,向世界一流看齊,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建立了覆蓋集團直至班站所的全面標桿管理體系,鼓勵員工立足崗位、持續改善,實現“人的精益化”。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電力企業應向管理要效益,下大力氣解決管理投入、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重點改革問題,把精益管理作為“爭先進、創一流”的抓手,集眾智匯眾力,激發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動能。
(作者李慶奎 系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